图为改造后的雍平坊小区。(毛富摄)一个戈壁之城,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精彩演绎中完成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腾跃,蝶变为一座秀色可餐的“戈壁明珠之城”,决定其生命走向的“底层操作系统”是什么?嘉峪关的回答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这就是刻写这座年轻城市不断创造发展新境界的基座和源流。半个多世纪以来,“嘉峪关奇迹”“嘉峪关惊奇”“嘉峪关震撼”曾一度成为外界人士评价嘉峪关的热词。热词的背后,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嘉峪关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半个多世纪以来,从“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荒漠之地,到今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鲜活样态在嘉峪关跃然而生。背后的成长艰辛,透射出的是一代又一代嘉峪关人的执着和坚定。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严酷,到“湖光山色、戈壁明珠”,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正是靠着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功能的定力才让一个和谐宜居、富有个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傲然屹立于祖国的西北!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临嘉峪关关城,察看关城布局,领略山川形胜,对长城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作出宏阔而深邃的论述:“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嘉峪关城市建设得好”的高度赞誉。殷殷话语,深情嘱托,让雄关儿女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也更坚定了雄关儿女建设好美丽家园、管理好美丽家园的雄心和壮志。城市规划:城市活力绽放的基座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更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城市规划的作用,就在于能够从城市的全局出发,高瞻远瞩,既考虑当前又规划长远,远近结合,由近及远,以最优的方案、最小的代价,一步一步地实现长远的设想。嘉峪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史中,规划历来都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最关心、最用情、最挂念的事情:“城市如果没有规划,必然是盲目建设;城市如果规划不好,建设就一定不好。”正是秉持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嘉峪关按照“高起点谋划、高层次建设、超前性规划”的原则,精心编制城市总规、控制性详规等,开展“多规合一”,合理划定“三区、四线”。规划离不开规则制度的约束和制约,否则就会变成“墙上挂挂、经常变卦”的“美好”形式,很难由预定的计划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城市规划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及其通过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设计方案等,为严格遵守国家和省上的总体规划设计、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经得起历史和发展的检验、在城市总体布局下科学排兵布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和操作遵循。如《甘肃嘉峪关国际港务区发展总体规划(—)》《嘉峪关市老城区组团雨水专项规划》《嘉峪关峪泉古街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嘉峪关市棚户区改造——园林绿化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等规划和方案的多次研究、多次讨论,为嘉峪关城市建设不留遗憾,经得起历史检验做足了充分的思量和考虑。通过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努力,嘉峪关城市规划面积由年首版《嘉峪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60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大到70.4平方公里;“十三五”时期,嘉峪关通过城市规划和建管水平持续提升,“多规合一”取得重要进展,完成城市总规和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十四五”开局之年,嘉峪关通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科学编制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为发挥好“三线一单”源头管控作用,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如果没有长远的战略研究,现实的行动就缺乏明确的方向,就可能为将来的发展设置障碍;如果没有当前的工作部署,长远的规划和蓝图就难以实现。嘉峪关“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挥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修订完善各类专项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构建单体建筑特色鲜明,区域风格整体协调,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历史文脉相融合的高水平规划体系,为嘉峪关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发挥好规划这一决定城市长远发展重大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城市建设:城市品质跃升的源流嘉峪关从“黑白灰”到“满眼绿”的奋斗史,与“绿”打交道19年的市园林绿化大队工作人员白艳霞是再明白不过了。每当天气突变,刮起大风,白艳霞会在内心暗暗祈祷:“希望林木不被刮倒,树枝不被刮断。”嘉峪关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不足毫米,而蒸发量却大得惊人。如此少的降雨量,嘉峪关却能够在半个多世纪的风华演绎中把一座戈壁城市建设得有模有样,嘉峪关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以水为脉、以湖为基、以绿为韵,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为先。城市是个综合有机体,一切都应该按着城市科学固有的联系进行研究。对嘉峪关来说,水既是城市功能塑造的依托,更是城市灵动的生命之源。只有管好水资源,做活水文章,嘉峪关城市建设的大系统才能高效、健康、顺畅运转。如果说生态立市是嘉峪关谋生存、谋发展的根基的话,那么立足生态立市基础上的城市功能建设和提质,就是这座年轻之城跃然灵动的源与流。从城市建设的经验来看,如果缺乏科学研究,没有长期规划,不经过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碰到什么干什么,路子往往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不是越理越顺,而是越搞越乱。“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在老城区改造、大通道建设、城市绿地分布等方面,做好总体谋篇布局。”市委书记雷思维在嘉峪关城市博物馆调研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色彩规划时说。城市发展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有着区别于农村的特点和特征。半个多世纪以来,嘉峪关持续推进交通、能源、通信、公用设施等项目的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实现了城区电线电缆入地,年城市集中供热率、自来水普及率、燃气入户率就达到了%,城市功能得到大幅度的完善。城市建设是个大系统,大系统就涉及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外部条件和内部功能等多种面向,牵一发而动全身。城市的建设必须从全局、整体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局部、个别、具体的问题,使得部分功能目标服从总体目标,从而实现总体协调、完美融通。近年来,嘉峪关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的统筹协调,主动将给排水、供电、供热、通信等管线统一至地下管廊,按规划争取一次建设,减少城市反复开挖,避免形成“拉链马路”,让城市建设循着规划的路径科学施工,力避“后遗症”。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的是城市的基本承载能力问题,其目的是为了给城市创造新的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的品质韵味。多年来,嘉峪关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近公顷,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4%和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6.3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2.01%。城市建设需要数字支撑,更需要维护数字健康运转的体系和机制。如果只往城市身上增加负担,而不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不是发展城市,而是违背城市发展规律的毁坏性做法。近年来,嘉峪关市持续加大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实施老旧小区、城市道路和管网改造项目,嘉文路提升改造、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地下管网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并完工,稳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铺设雨水收集管线57.6公里,城市地上、地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人城和谐的命脉所在城市管理是确保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成果的措施和手段,也是城市建设的继续和延伸。从某种程度上讲,衡量一座亮丽城市的核心指标就是城市管理的质量好不好、效果优不优。然而,城市是由一个个街区、一条条街道组成的,只有把更多的城市管理权限下放到基层管理者手中,把城市的总体管理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的区域性管理单元,城市管理的质效和水平才会持续显现。近年来,我市按照城市治理网格化管理路径,对多个城市网格和多个农村网格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对接,通过采取“1+2+N”模式来充实网格员力量,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2名专职网格员,推动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持续向基层延伸。城市空间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城市管理得好不好关键还得看居民的积极性有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为推动城市管理的系统化建构,在网格化管理中,我市广泛吸纳网格内党代表、老干部、志愿者等担任网格协管员,让各项工作贯穿生态保护、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全过程和各方面,形成了网格治理无盲点、民情联系无遗漏、服务管理零距离的“立体式、全方位”网格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一样,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决不能搞工程建设的只管工程质量和按期完工,而是要对后续城市管理的设施的完备和持续化利用协同管理。近年来,为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按下葫芦起了瓢”的城市管理痼疾的发生,市公安、建设、城管、环卫、交通等部门持续强化沟通和协同作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予以顺利解决。在嘉峪关市德轩小区,市民到对面的5路公交站点乘车,必须穿越明珠路。由于没有便民通道,再加上大车通行频繁,过一次马路必须“左顾右盼”,十分危险。年8月,市上组织市规划、建设、林草、公安、公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德轩小区共同商议如何在马路上开通一个便捷通道,让市民安全乘车、放心乘车。“应该在公交站旁的绿化带架一座‘小桥’,方便马路两侧居民搭乘公交和日常通行”;“要合理设置交通指挥灯、规划斑马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方便群众出行,确保出行安全”;“便民出口应秉承出行距离最短、绿化破坏最少、主要针对行人出行的原则,在尽可能方便居民出行的前提下避免资源浪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整改措施、注意事项、保障措施等关键举措逐项出炉,在热烈的讨论中达成共识。如果说协同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公共管理质效的话,那么依法治理就是城市管理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方式和路径。为了在城市管理过程中避免“权大于法,以言代法”的“人治思维”成为公正执法的“中梗阻”,我市通过制订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推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工作法治化和规范化。截至目前,嘉峪关市通过整合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场监管局等执法资源力量,组成联合执法组,在市场监管、环卫整治、城市交通管理等领域,严格执法依据和执法流程,城市管理的执法知晓率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积小胜为大胜,汇小流为江河。”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市正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毅力和韧劲,不断涵养市民的理性思维、现代观念、创新意识,让嘉峪关在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腾跃中演绎新的精彩,把城市建设得更有生命力、更富时代感,打造富有现代化魅力的西部明星城市。(记者杨亮)
声明
嘉峪关新闻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