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绿化 >> 园林绿化图片 >> 正文 >> 正文

生态之城的倡议者与建设者记郭陶然

来源:园林绿化 时间:2023/6/24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于年10月11—15日在云南昆明举行。在cop15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下,中国环境报社于年6月-8月面向全社会开展“保护多样之美共建和谐家园”生物多样性主题征文活动,以展示各地、各机构组织及个人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故事,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宣传保护理念,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城市荒野长期组织各种类型的自然教育活动。城市荒野工作室供图

第一次见到郭陶然,是年7月初,在城市荒野工作室的生态修复项目现场——上海乡土生态科普示范基地。郭陶然认识其中所有的动植物,并熟知它们的喜好:谁和谁一起生长,适合怎样的地形、光照与土质……他都如数家珍。

“我们和一些污染治理类的生态修复项目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我们恢复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郭陶然如是说。

专注生物多样性修复

把爱好变成职业

当时我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的项目组专员,主要研究上海市的可持续城市规划与生物多样性恢复、保护。整个年上半年,我调研了许多在上海从事生物多样性恢复工作的机构,但从来没有遇到过像郭陶然他们这么专业、全面的团队。说起来,郭陶然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学家,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极其熟悉并拥有“调控”的能力。

他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一个教师家庭,两三岁起被父母的同事带去生物实验室看标本制作,萌生了对自然的兴趣。随后他不断饲养或栽培各种动植物,历时30多年,仅栽培的植物就超过了种。由于常年随身携带“宠物”,人送外号“虫哥”。

进入上海的大学后,郭陶然在校内成立了“自然博物协会”,带领会员观察校园自然环境,辨认动植物,还整理出一份详尽的校内植物名录。

当时,郭陶然认为校内的自然环境并非理想的动物栖息地,因而向校领导提出生态修复方案,甚至希望由他本人在校内开设一门新课程来普及生物多样性恢复知识。为此,他还认真编写了教案。

这个愿望最后没有实现,不过,用郭陶然的话来讲,“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就是做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研究与实践。”

初涉修复案例

小环境生态系统实现平衡

年,郭陶然与伙伴共同创立了城市荒野工作室,旨在保护与恢复城市中严重受损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当时,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有限,并不理解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郭陶然则认为,城市的生态修复十分紧迫,虽然城市绿化率受到重视,但绿化质量并没有引起足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