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风景园林系常青课题组在《城市林业与城市绿化》(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发表了题为《城市公园特征如何影响文化生态系统服务:设计实践的量化证据(Howdourbanparkfeaturesaffectculturalecosystemservices:Quantifiedevidencefordesignpractic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索了城市公园特征及相关设计指标对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制,构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循证设计研究框架,并提出了面向文化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城市公园设计策略,为建设健康人居环境提供了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定量化依据。
论文信息
文化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非物质收益,能够潜在地促进人类福祉与健康。如何科学设计城市公园绿地增强文化生态系统服务,是目前我国公园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难题之一。该研究以北京市六个城市公园为案例区,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方法和问卷调查,从户外社交媒体图像中识别了城市公园的三类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即娱乐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交价值;分析计算了城市公园中各类景观要素的类型、距离、密度及多样性等四类绿地特征,并考虑了这些特征在不同服务半径内(即10米/30米/50米/米)对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基于结构模型方程和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特定服务半径内的多种绿地特征能够更好地解释城市公园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其中,景观要素密度、距离、多样性对不同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依次显著于要素类型,这表明与单一的景观要素与设施空间相比,居民更喜欢具有丰富要素与设施的绿地空间。相比于娱乐价值和美学价值,公园绿地的社交价值更易受到较小服务半径内绿地特征的影响(30-50米),定量化地揭示了公园绿地景观设计要素功能与其服务半径的作用关系。
基于上述定量分析结果,该研究总结了一系列面向文化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城市公园设计策略,例如为提升景观节点的娱乐价值,可以在米范围内营造更多的树荫空间,增加50米范围内景观多样性以及互动设施密度(如健身设施、儿童设施)等;并以海淀公园为例,适应性地提出了不同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设计方案。该研究能够帮助设计师了解城市公园特征对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机制,在面向健康人居环境建设的城市公园循证设计研究方法上做出了大胆探索。
城市公园特征对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机制及设计策略
(左:城市公园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类型识别及景观特征定量分析过程,中:统计分析方法与结果;右:面向文化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城市公园设计策略及案例实践)
该研究由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风景园林系常青课题组完成,常青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王娅楠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
园艺学院风景园林系常青副教授长期从事城乡景观服务与健康效益、绿地多功能性规划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环境研究(EnvironRes)、建筑与环境(BuildEnviron)、城市林业与城市绿化(UrbanForUrbanGree)、景观生态(LandsEco)和中国园林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取得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文章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