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绿化 >> 园林绿化发展 >> 正文 >> 正文

江北新区盘城街道奋楫争先,奏响乡村振兴新

来源:园林绿化 时间:2023/4/11
北京皮肤科医院哪个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仲夏时节,万物繁盛。阳光大棚内,葡萄争相挂果;王家渡广场旁,荷塘碧叶连天;漫步于滁河风光带,邂逅满眼青绿……无边光景一时新,走进大美盘城,一幅山水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美不胜收。

  作为江北新区唯一的现代农业主导型镇街、南京市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盘城街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生态优美。近年来,街道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党建为引领,在文旅融合、民生改善等方面全面发力,打出一整套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组合拳,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锚定目标   释放经济发展“活力音”

  乘风而上,锚定目标搏风浪;奋楫笃行,开足马力闯新关。

  上月,盘城街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今年1-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时序进度,其他指标稳步推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和街道高精准决策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分不开。为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盘城街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都市型工业,保持税源不流失,推动高质量发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盘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街道完善《盘城街道民营经济暂行方案》,制定出台《盘城街道重点民营企业领导挂钩服务工作方案》,以重点企业为中心,建立重点民营企业“领导挂钩”服务机制,通过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制定重点企业问题清单、整合资源破解难题等方式,不断推动辖区企业高效稳健发展。年以来,街道完成亿元以上签约项目8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完成21.5亿元,市场主体总量达家。

  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势学科与科技成果,街道强化校地深度融合,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一方面通过精细化配套服务,为高校科技人才提供政策支持,让高校科技人才创办的企业留在盘城;另一方面,以山水创业园和盘欣家园物业用房为基地,为高校科技人才提供创业配套扶持,鼓励人才入驻基地创办科技企业,通过精准孵化培育,努力让企业从“破壳而出”到“羽翼丰满”到“振翅高飞”,为街道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如今,由南信大教授创办的南京和图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毕业学生创办的南京开天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培育均成功入库规上企业,校内企业南京维汀拉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国信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经培育也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述企业是南信大科教成果在盘城转化的典型案例,也为街道科技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文旅融合   突出盘城葡萄“品牌音”

  夏季去哪玩?去盘城摘葡萄、体验丰富多彩的农家乐,成为越来越多南京人的选择。而这,得益于近年来“盘城葡萄”品牌不断做大做强,逐渐深入人心。

  盘城葡萄种植始于年,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占地面积近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达亩。先后种植过夏黑、阳光玫瑰、醉金香、巨玫瑰、蓝宝石等60多个葡萄品种,在历年各级葡萄评比中多次荣获金奖,现已成为江苏省著名、南京市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随着葡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盘城街道一直在谋划着打响品牌、提高葡萄的附加值。去年,盘城葡萄协会成立,“盘城葡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创建,南农大的陶建敏教授定期为会员们提供线上、线下技术指导。

  多方呵护下的盘城葡萄,品质得到专业人士与市民的双重肯定,销售渠道也从过去的田间批发,转向批量采摘采购。“通过引进优质品种、规范种植技术,盘城葡萄的品牌已经打响,如今经过认证的盘城葡萄以20-40元一斤的精品为主,亩均收益能达到3万元以上。”街道协作发展办负责人介绍。

  从年开始,街道已成功举办十届葡萄采摘节。年,盘城葡萄节荣获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二等奖,荣获长三角区域知名的都市休闲农业旅游节庆品牌。目前,盘城葡萄这张“名片”美誉度和知名度也更加突出。

  依托葡萄主导产业,“盘”活农旅资源。街道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出一条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到“农旅融合”,最后向“全域旅游”转型的乡村振兴之路,为盘城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除此之外,街道还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引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格冠农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新型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项目;引进优秀文化企业,打造集灯光、花海、稻田、昆虫展览、萌宠乐园、潮玩文化等于一体大地花海旅游项目;引进书吧、陶吧等文化空间;正在积极引进民宿、研学旅游等项目。

  赏花、摘果、采菱、运动……为了实现“四季旅游”目标,盘城街道围绕各片区特色,开发户外运动节、大地丰收节、冬季年货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去年中秋、国庆期间,大地花海、格冠、王家渡环线吸引了2万余人次游客打卡游玩。未来,还将探索“红色乡村旅游”“党团建旅游”等模式,提高全域旅游供给,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民生为本   奏出百姓安居“幸福音”

  “你看,我家现在前后都是花园,空气好,环境也好,别人都羡慕,我是打心眼里高兴!”看着自家重新粉刷过的房屋外立面,在渡桥社区住了40年的王阿姨脸上乐开了花。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盘城街道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最大力度、最深情怀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不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以来,街道围绕百姓衣食住行,实施各类民生工程56个,涉及基础设施改善提升、道路新建和维修改造、防汛消险、环境美化提升等,让群众收获满满幸福感。

  截至目前,渡桥社区组级破损道路维修工程已经完工,不仅消除了居民出行的安全隐患,还改善了社区的道路环境。落桥社区农田提升项目竣工,保障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此外,老幼岗墓园池塘护坡和中庄池塘消险工程、盘城新居6栋漏水维修工程、丁解路积淹水点改造工程、龙山北路积淹水点改造工程等工程也相继完工。

  推窗即见绿、移步便见景——在盘城街道,这样的场景正在不断成为现实。通过坚持“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盘城街道在全街范围内构建“政府主导、属地监管、专业队伍养护”的园林绿化养护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全街园林绿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全街人民打造绿色、舒适的宜居环境。

  幸福的生活孕育出新的风尚。在盘城街道,垃圾分类“新时尚”已经蔚然成风。“有了垃圾分类,小区环境好多了。我们参与垃圾分类,还能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蛮好!”在街道召开的农村垃圾分类改革试点总结汇报会上,不少居民代表说道。去年一年,街道通过一系列广场活动、座谈会、入户宣传等主题活动,广泛交流互动,加强宣传普及,全年共开展40余次垃圾分类广场(入户)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农户落实垃圾分类的意识、参与度与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

  党建引领   探索红色物业“创新音”

  近年来,盘城街道以“红色物业”创建为抓手,激活基层“红色细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物业服务,推出“红润盘城物业”品牌,进一步打通小区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小区问题有人管,小区矛盾不上交,群众满意度节节上升。

  为进一步深化“红润盘城物业”服务品牌,盘城社区还整合服务阵地资源,打造家门口的服务阵地——“红色物业服务站”,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此外,盘福雅苑还建立便民服务分中心,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结物业事项、社区公共事项以及网格代办事项。

  与此同时,为有效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盘城街道聚焦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实事,深化网格化党建,探索开展“把支部建在小区里”,实现“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

  “之前办事得跑到社区,开车来回就要大半个小时,现在在小区工作站就能直接办理,真的很方便。”这是今年以来,盘城街道徐窑花园小区很多居民真实的感受。

  走进徐窑花园党支部工作站,处处是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在这个40平米左右的党支部工作站,小区居民可以在这里阅读、休憩,也可以借取针线、雨伞、口罩、应急药品等物品,还能够享受手机充电、打印、复印等“微服务”,原本要跑到社区才能办理的业务,也能在这里得到帮办、代办。伴随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有了党支部,治理有新路。截至目前,街道江北社区已在徐窑花园、鑫庭雅苑和盘欣家园三个小区建立党支部工作站,把网格打造成创新社会治理、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让小区居民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中感受到党的强大组织力。

  下一步,盘城街道将继续发挥党组织凝聚力,抓机制、强保障,落实基层党建“硬任务”;抓引领、添动力,提升全域发展“硬实力”;抓队伍、促提升,压紧干部管理“硬措施”,着力网格治理和文旅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促进和谐,激活乡村振兴“一盘棋”。               盘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