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森林城市是一张金色的名片,这是一份绿色的殊荣。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年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申请并获国家林草局批准,年完成了《邯郸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年得到批复备案,并组织实施,自年起实施期满,进入最后验收阶段。年底,我市和曲周县、肥乡区、邱县、魏县、临漳县5个县(区)被授予“河北省森林城市”称号,全省数量最多。今年,馆陶县、广平县、鸡泽县、磁县也进入省级森林城市行列。
邯山区代召乡万亩桃园
采访时,市林业局局长冯晓梅表示,为科学准确评估创森建设成果,我市组织开展指标自查工作,并聘请国家林业规划院开展指标评估。经初步评估,截至目前,我市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我市形成全域增绿,城市拥抱森林的态势。
临漳县七子湖临漳县七子湖
增绿,城市森林网络日趋完善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攻坚、邯西生态示范区建设、廊道绿化、村庄绿化、经济林基地等绿化工程,全力建设城市森林生态体系。
复兴区康河村生态环境良好,风光秀美。沁河水绕村而过,形成了一个天然湖泊——康湖。湖水清澈,碧波荡漾,鱼虾丰富,常有野鸭、喜鹊等小动物在此繁衍生息,觅食戏耍。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康河村南侧的沁河边上,还有几处泉眼,泉水汩汩喷涌,据说从不枯竭,并且泉水冬暖夏凉,令人称奇。康湖湖畔繁花盛开、绿树成荫,成片的杨树林郁郁葱葱。
馆陶羊洋花木小镇
“受季节影响,树木落叶缤纷,但由于我们进行了高水平规划设计,采用高规格苗木,高标准开展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带状和片状混交种植,基本达到了一年成林、成景的效果。”说起造林绿化一系列高标准、超常规的措施,相关人员表示,这是我市全域增绿的一个“微缩景观”。
近年来,我市高标准打造了丛台区紫山、复兴区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涉县圣福天路、武安市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公园、峰峰矿区万亩秀林、磁县滏阳河景观绿化、邱县环城生态闭圈等亮点工程。紫山生态修复工程先后被央视《东方时空》《朝闻天下》等节目宣传报道。我市编织绿色生态廊道,对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邯大高速、青兰高速和国省干道两侧林带进行高标准更新补植。我市全力推进滏阳河、跃峰渠引漳济沁两岸绿化工程,打造风景秀丽的生态景观廊道。在主城区和各县(市、区)建成区周边,我市打造精品公共绿地、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环城绿带,建设了武安市东山森林公园、肥乡区凤湖湿地公园、复兴区沁河郊野公园等90多个形式多样的精品游园,构建起了环绕城市的森林生态圈。我市启动村庄绿化三年攻坚,开展“千村绿化”工程,对村庄主要进出村道路、空隙地、庭院、街道、村庄周边、房前屋后、闲散荒地进行绿化,三年完成了村庄绿化12万亩以上。目前,我市已有个村获得省级森林乡村称号。我市提升城区景观颜值,在主城区实施“拆墙透绿”、公园植树增绿、园博园周边绿化提升、“鲜花扮城”等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各道路、公园、广场及余个单位小区增植乔灌木,营造了“三季有花、四时有景”的园林景观效果。
致富,森林产业效益显著提升
涉县野生连翘分布面积在40万亩以上,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环境条件使涉县连翘药性表现突出。涉县长期开展连翘“抢青”监督管理工作,以确保连翘产量和品质。“涉县连翘”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双标品牌、河北省十大道地中药材等。年涉县被评为河北省连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今年,涉县举办优质连翘基地建设培训班,极大的提高了大家连翘种植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市始终坚持“绿化为民、绿化惠民”的理念,灵活创新造林机制和模式,建设公园城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生态产业,提高造林经济效益,助推群众增收。一是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打造了魏县鸭梨,涉县、武安核桃、花椒,永年葡萄等优势产业,形成了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经济林产业发展格局,全市林业总产值达74.9亿元,经济林面积达.96万亩,产量63.56万吨。二是林下经济助力脱贫。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林荫空间,大力发展林粮、林草、林药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全市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多家,林下经济面积17.8万亩,产值近3亿元,确保了农民增收致富。三是新型业态快速兴起。进一步完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以森林为依托的旅游、休闲、康养等新兴业态,全力推动森林旅游特色乡镇、特色村庄建设,建成了峰峰药王谷、涉县王金庄万亩梯田等一大批优秀森林旅游景点,邱县“文冠庄园”田园综合体,成功入选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邯山区小堤村、峰峰响堂水镇东和村、馆陶粮画小镇寿东村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年全市森林旅游游客量达.8万人次,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共享生态福利。
宣传,森林生态文化凸显特色
为引领社会各界参与到“绿美丛台”建设活动当中,3月12日,丛台区开展了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上午9点,大批的树苗被运到了植树现场,大家自发结组,各有分工,你扶苗、我铲土、他浇水,干劲十足,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丛台区以邯西生态示范区建设、村庄绿化、河渠绿化、廊道绿化、经济林基地建设、城区绿化为攻坚重点,全力推进绿化攻坚,扩大了创建森林城市宣传效果。
我市不断加强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广大市民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提升。一是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以及科普教育、图标征集、公益短信、绘画摄影比赛等各种宣传形式,向全社会传递生态文明理念;利用生态资源,建立生态科普场馆、教育基地和标识标牌,设立参与式、体验式生态课堂,全市共有各类生态科普教育场所73处。同时,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播放创森宣传片、编印《创森专刊》、发放《创森工作手册》、宣传品,不断加大“创森”宣传力度。二是开展全民植树。市四大班子领导和机关干部每年两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引领带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先后建成了丛台区紫山、复兴区康湖等七期义务植树基地,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2%以上。三是加强古树管理。对全市名木古树进行全面普查建档,将全市株古树名木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了完整档案,设立保护标志,制定精细的保护措施,古树名木保护实现了全覆盖。在年全国最美古树评选活动中,3株古树(涉县固新国槐、临漳县靳彭城圆柏、磁县炉峰山果榉)入选全国“最美古树”。四是确定市树市花。通过评选,确定市树为法桐和国槐,市花为月季。在公园、游园、城市道路两侧和重要窗口,加大市树市花种植力度,彰显城市森林文化特色。
防火,森林保障体系全面加强
今年以来,我市加强森林防火力量,在与山西省交界区域增加32个视频监控点位,重点林区内增加35个视频监控点位,全市视频监控点位达到个,实现全市林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市级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物资近万元,约0人的装备;涉县、武安市、磁县、永年区、丛台区,峰峰矿区总储备约0人装备。其中,远程灭火水灌车3辆、远程灭火水泵45台套、高压细水雾灭火器80台、灭火无人机1架、灭火火箭炮7门。全市现有森林消防车辆53辆,其中:市本级6辆,涉县23辆、武安市14辆、磁县2辆、永年3辆、丛台区2辆、峰峰矿区各3辆。同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完善应急预案。
根据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开展封山防火的通告,在封山防火期,严禁携带一切火种进入山林;严禁烧荒、烧草、烧秸秆、上坟烧纸、燃放孔明灯、野炊等一切野外用火行为。在林地内进行工程施工或采矿的,需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防火措施,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通告指出,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防火工作,严格实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各重点乡镇、重点旅游景区,在封山防火期内,要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对市、县(市、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在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切实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按照《森林防火条例》规定依法处罚。
同时,我市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对全市“两区三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破坏生态环境和违建别墅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整治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一。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建档存档,定期监管,严密防控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疫源。每年定期实行飞防作业和地面防治,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的危害和蔓延,无公害防治率达85%以上,成灾率控制在0.4%以内。此外,对林业执法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相继开展了“金钺”“金网”“金盾”“昆仑”等专项行动,坚决打击乱砍滥伐、乱捕乱猎、非法侵占林业用地等违法行为,有效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邯郸日报记者孟令卫 通讯员张晓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