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审计局干部与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两委、海西晨报团队调研澳溪村山泉水水质情况。
住宅集团指导同安区莲花镇尾林村建设苗木种植基地,通过苗木定向回购,助推集体经济增收。
初冬时节,走进厦门岛外乡村,处处林木葱郁,清溪潺潺;农家小院,笑声不断;田野荷塘,诗情画意……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景象扑面而来。
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谱写好中国梦的厦门篇章,不能让一村一户掉队。厦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年11月起,持续推动个市直单位挂钩帮扶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帮助挂钩村固强补弱。
经过三年的努力,挂钩村乡村振兴战略具体任务得到落实,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个挂钩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20万元,村里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帮扶。
精心组织落实
推动资源力量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
市委组织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出台《关于开展市直单位挂钩帮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动员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体现新担当新作为。
各市直单位高度重视挂钩帮扶工作,成立挂钩帮扶指导组,制定挂钩帮扶三年工作计划、年度工作计划和驻村蹲点安排,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职责任务,推动工作落实。
挂钩帮扶期间,各市直单位先后选派综合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人次驻村帮扶、指导工作。在第五、六批驻村干部选派中,各挂钩单位带头选派干部到帮扶村任职,实现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市级试点示范村全覆盖,推动资源力量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
乡村有我!一批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乡村振兴一线挂职锻炼,用激情与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用坚守与担当履行岗位职责,用奉献与实绩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筑梦在希望的田野上,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见效。
坚持党建引领
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
各市直单位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与挂钩村联合开展主题党日等多场次活动,指导挂钩村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党组织的组织力。
市检察院挑选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干警驻村挂职同安区五显镇三秀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指导推动乡村党组织建设。驻村干部吃住在村部,深入村民家中拉家常、访疾苦,倾听村民所思所盼,参与化解村民矛盾,与村民和村企一同探讨发展思路,取得了党员群众的理解和信任。驻村干部注重发挥“领头雁”“调节器”“润滑剂”作用,针对三秀山村党建原先存在政治学习不规范、组织档案不健全、会议主题不明确、民主气氛不融洽等薄弱环节,通过抓学习换思想,打造党建典型点,提炼党建“三强”引领乡村“五兴”工作思路,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党员干事有方向、支部行事有动力、组织成事有支撑。
与此同时,市人防办积极对接同安区莲花镇,改造装修闲置学校场所,有效解决莲花镇内田村“两委”无址办公问题;市侨联、同安区侨联机关党支部与莲花镇上陵村党支部建立“三级联创”机制,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等方式,提升支部建设规范化水平。
厦门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市委宣传部支持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建设文化园、成立农家书屋,连续五年指导举办乡村晚会,选派文艺骨干进村现场教学,让群众享受到文化服务的“精神盛宴”,营造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
用心纾解难题
出实招点亮村民幸福生活
聚焦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厦门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帮助挂钩村解决各类问题多个,结对帮扶户困难群众,真情服务群众,把好事、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市人大机关积极协调集美区政府,推动集美国投增办普惠性幼儿园,解决集美区后溪镇溪西村幼儿园学位短缺问题。市住房局指导集美区灌口镇坑内村、同安区莲花镇小坪村开展农村危房排查,协助处置、修缮24栋危房。市市政园林局深入同安区新民镇蔡宅村开展燃气安全宣传活动,并为14户困难群众免费更换燃气灶具。市执法局多方筹集20万元支持同安区五显镇四林村幸福院建设,指导老人协会举办敬老爱老活动。
用真劲、出实招、解难题,一系列可见、可感、可触摸的变化,点亮村民的幸福生活。
强化项目带动
增强“造血”能力带动村民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村民们最盼望的是什么?就是甩掉“穷帽子”,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厦门强化项目带动,立足村情实际,联系和落实个项目,增强“造血”功能。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是厦门最偏远的村庄之一,澳溪村因溪得名,拥有优质的山泉水。“何不建一个山泉水厂,可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村“两委”长期以来有这样的想法,但因多种因素制约,一直无法实现。市审计局对接水利、市场监督等10多个部门,引进厦门日报社投资万元,促成澳溪慧熹山泉水厂正式运营,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厦门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挂钩村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投入万元资金推进“智慧零售”帮扶项目,支持集美区后溪镇黄地村经济合作社成立智慧超市公司,在软件园经营管理55台无人售货机。市检察院指导三秀山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农业+旅游+研学”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休闲旅游、教学研学基地,吸引众多游客来村研学实践,带动“美丽生态”变身“美丽经济”。
同时,厦门积极推介“一村一品”,带动乡村旅游、农产品消费,帮助村民鼓起“钱袋子”。市统计局积极走访福建农村信用社、厦门农商银行,主动对接“福农e购”、厦门农商行购货平台,邀请电视台主播代言,为翔安区新圩镇上宅村的火龙果、龙眼等农产品直播带货,带动农民增收。
改善村容村貌
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如今,穿行于厦门岛外乡村,从一块砖到一面墙,从一抹绿到一片地,从一口塘到一条路,农村环境实现旧貌换新颜,一幅生机勃勃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市直部门挂钩帮扶过程中,注重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垃圾处理,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规划先行,保留乡村风貌,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市市政园林局挂钩帮扶蔡宅村,指导市绿化中心帮助蔡宅村完成蔡宅大社里祖厝周边等4处绿化及环境整治项目,指导市市政工程中心完成前山环村路、后英永福岩及村部等地的34盏路灯安装,让乡村道路有亮度更有温度。指导同安区、新民镇环卫部门新建公厕2座,总投资达万元。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了蔡宅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村“两委”、村民的一致好评。
久久为功,美美与共。如今的厦门乡村,水清可濯,径通可至,景美可赏,人居可适,乡风可咏,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