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是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百果飘香,是每年绝佳的旅游时节。随着秋霜的降临,不少地方漫山遍野的红叶色彩斑斓、片片醉人,成为出游观赏、打卡拍照的好地方。红叶色彩丰富、周期长且美不胜收。漫步在红叶的世界,可以感受到树叶颜色随季节变化而呈现的魔力。
家乡红叶最美
李忠勇(石家庄)
我的家乡固兰村是地处冀晋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过去是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靠天来吃饭,十年九不收”的穷山沟。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金秋时节,我携妻带子专程回到阔别半个世纪的故乡旅行,欣赏万山红遍的美丽秋色,回忆童年的艰苦生活,抚摸家乡的一草一木,感到格外亲切。
这里的山,以前曾经是荒山秃岭。由于百姓贫穷,无钱买煤,家家户户都是用柴草做饭取暖,一到冬天,人们就拿着镰刀,扛着镢头,上山砍柴刨树根,把大小山坡的柴草都砍刨个精光,严重破坏了林木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那时,我家在红叶区,却见不到红叶。后来,乡村干部一面组织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赚钱买煤,一面大搞封山造林,使山间不闻砍柴声,山上的植被得以恢复,林木越长越大。我在家时,也参加过植树活动,那时栽植的小松树现在已经长成松林,儿时攀爬过的小柿子树,结的柿子像红灯笼似的挂满枝头。
在连绵层叠的山峦中,有巍峨壮观的三大山峰,即具有高、奇、美特点的窑窑尖,海拔米,是井陉县第三高山;具有“景开图画无双地,雄震西南第一峰”之美的大青山,总面积40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米,为红叶旅游景区;山峰陡峭的楼子山,海拔.6米,灌木茂密,成为美丽的绿山。我这次旅行,重点游的是大青山。当天,秋风习习,晴空万里,攀登上主峰,极目远望,能看到井陉古城、微水、张河湾水库等处。再看山下,“灵境千重秀,青山十里深。四时缤纷现,八节景不同”。陪同的乡亲介绍,此处春天鲜花烂漫,夏天郁郁葱葱,秋天红叶满山,冬天银装素裹,犹如世外桃源。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属于“天然植物园,野生动物园”,树木品种繁多,植被茂盛,灌木丛生,盛产中药材有数百种之多,并且成为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据当地老乡讲,以前半山腰有个老虎洞,里面住了一对老虎和它们的儿女,它们每天晚上都到不远处的一个叫平岩脊的山农家院子里饮水,山农每天傍晚都给它们准备好水,它们与山农和睦相处相安无事。直到后来山上来了盗猎者,才把老虎吓跑,山农也迁下山,到村里居住了,但在这里却留下了人与动物和平共处的美丽故事。
距大青山不远处就是山西平定县的地界,年前大青山也属于山西,当年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军队曾在这里驻扎,至今山上还有阎锡山军队的瞭望台和驻军的天然板窑。当地老百姓更喜欢把大青山叫作“青垴”,是整个山峰一片青绿的意思。
赏红叶何须去香山,家乡就是最美红叶区。如今,大青山已开发为自然生态区,菜地沟也成为森林公园,枫树、黄栌、银杏、柿树等红黄叶林木应有尽有,每到深秋,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红叶灿若朝霞,色如烈焰,每一抹颜色都充满着温暖又迷人的秋意,就像打翻了的调色盘,融在这幅秋意浓浓的画卷中,煞是惹人心醉流连忘返。最近,该村已被国家列为传统古村落进行保护,相信将来一定会发展得更加美丽多娇,更加令人向往。
红叶金柿绿冬青
刘振广(滦南)
进入晚秋,我们小城街头的风景是什么?红叶金柿绿冬青!
您看,大街两旁那些景观树,枫树、白蜡、银杏、乌桕、法桐,叶子都被秋风染成了嫣红染成了赭黄,秋风吹来飒飒摇动,整个小城都笼罩在红意之中。您说不美吗?美得人们上街都抬眼打量枝头,小心地迈步,唯恐惊醒那些落叶的美梦。
您看,在人家门口、屋旁、楼下,那一树树的柿子熟了,小灯笼一样点亮街巷,照亮人们的眼睛。这些几年前栽种的柿树,今年都到了盛果期,硕果累累,压弯了树枝,主人用竹竿或木棍加以支撑。柿树长在路边,柿子剐蹭行人,行人却没有一个摘柿子的。您说不美吗?一种文明新风满城流动。
您看,随着小城发展,主要街道拓宽道路,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之间都设置起隔离带,栽植了冬青树。初植那年,园艺工人冬前搭起防寒棚,使它们安全越冬得以成活,之后按时浇水修剪,现在已经长成了葱茏碧绿整齐划一的两道景观墙,秋来愈发绿得凝重。您说不美吗?此时那些树上红叶落在“墙头”上,宛若盛开了一带鲜花丽朵,谁不多瞅几眼?
红叶金柿绿冬青,成了我们小城晚秋美丽的风景。然而早些年却不是这样的,那时大街两旁的景观树栽不活。有的人不管你花多少钱买的树苗,不管园艺工人付出了怎样的劳动,只要碍了他的手脚,影了他的门市,他就要把那些栽下的树苗拔掉或者害死,年年栽树不见树。人们谁还敢在门口、屋旁、楼下栽柿子树呢?就是那些冬青,初栽下也有人贪图方便拨路穿行。自从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街上的景观树才有了护身符。谁家门前的景观树死了,谁家门前的隔离带出了毛病,谁家必须买来同样品种同样大小的树木栽上并且栽活,必须把隔离带的冬青恢复原样,否则就要上“公示墙”,让他丢人现眼。人还是爱面子,有了制度管束,就都胡拉一张脸皮,世风于是得到改变,景观树、隔离带正常成活茂盛生长,柿子树也就见缝插针地出现了。
拔地而起的高楼,平坦宽阔的马路,星罗棋布的花园绿地,再加上这红叶金柿绿冬青,我们的小城美不胜收。金柿甜,红叶美,冬青绿满眼。风景美,人实在,朋友,您要有空,请来小城转转玩玩吧。
谁染泉城醉
刘耐岗(吴桥)
看红叶,还是要到济南。济南的南部山区,算是看红叶最好的地方。
泉城的深秋,并不像北方其他城市一样萧瑟。在北京,秋天的街景都伴随着号啕的风声,黄叶凋敝,行人匆匆,写字楼间长风卷起沙尘,满地热闹的霓虹亦掩不住气温的肃杀,也只有这时,这个越来越摩登的城市才泛起茫茫古意。而济南不同,济南的秋天是响晴的,当得起秋高气爽这几个字。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于此最宜。在泉城,秋日宜诗、宜酒、宜宴游,然而最妙的还是那一点红叶。
老舍先生写济南,曾说济南四面环山,像是个襁褓里甜甜安睡的婴儿。若是这样,南山便是这婴儿红扑扑的脸颊,南山红叶便是脸颊上荡漾开的一抹红晕。这时节,漫步游走在山林之中,宛如走进了造物者的笑靥,微风吹荡,遍山的黄栌、枫叶荡起波澜,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再配上那瓦蓝瓦蓝、晶莹剔透的天空,就像一块蓝水晶里包着一团火焰。风,把黄栌树籽吹向山坡,燃起的一团团火焰殷红的秋叶,漫山遍野,温暖着山林大地。立在小山的山顶,极目望去,秋色澄明,雁阵南去,真可谓是“便引诗情到碧霄”啊!
济南多泉,红叶谷又毗邻圣水泉。潺潺山溪,如同漱玉珠玑,从山坡之上依势流下。片片红叶亦逐水漂流,与游鱼相喋,十分灵动。晨起,兴教寺的钟声敲响,庄严肃穆的钟声回荡在山林之中,僧侣作毕早课,垂目鱼贯而出。枝头飘落的红叶落在黄色僧袍之上,他们可曾想起家中亲人?红叶自古可就是相思的代称啊!“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深宫宫女曾作诗题在红叶上,与捡拾到红叶的诗人展开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那深山中的僧侣,是否也偶将诗句题在红叶之上,随潺潺圣水泉流入红尘呢?
待到斜阳夕照的时候,暮色渐沉,断霞飞落,响晴的天气也泛起丝丝凉意。如织的游人逐渐散去,唯余飞还的倦鸟与岑寂的山林。秋愈深,叶色愈浓。斜光照在心样的红叶上,为它微微镀上一层金边,原本瑰艳的红叶,此时静默下来,在漫天的霞光中变得收敛而沉静。此情此景,近乎禅,正如陶潜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深秋霜冷,正是红叶流丹之时。漫步红叶谷,拾起一片红叶细细端详,那细致的叶柄寒霜尚在,那细密的叶脉层层延展,阳光下近似半透明,如丹如玉,令人目眩。正是:愿君多采撷,细影曳流光。谁染泉城醉,总是红叶美。
让落叶多飘一会儿
李鸿理(保定)
今年北京推出21处赏红叶景区,自10月中下旬陆续进入最佳观赏期。其中15家公园风景区承诺落叶缓扫,留出彩叶观景带供市民欣赏。让落叶多飘一会儿,真好。时下北风渐起,秋意渐浓,公园风景区内落叶景观即将迎来最佳观赏期,大家都默默祈祷:让落叶多飘一会儿。事实上,为满足市民尽情欣赏落叶的美好愿景,近年来各地城市都纷纷效仿北京市推迟清扫落叶的人性化承诺。
长期以来,落叶在诗词、绘画、摄影等文艺作品中“文艺范儿”十足,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与垃圾为伍。落叶的美只能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现实生活里“落叶就是垃圾”的思维早习以为常,每年秋冬季节为保持路面整洁,及时清扫落叶是清洁工们最发愁的工作,昔日街头焚烧落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随着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审美情趣与感受美的能力也大大提升,越来越多的市民觉得,落叶其实也是一种美。每当秋冬之际在人们的眼里落叶已是颜值最高、最文艺的主角儿。特别是银杏落叶,金灿灿的上下融为一体,蔚为壮观,远远望去,就像一幅油画,吸引着市民争相拍照。
其实落叶不仅仅是好看,落叶的生态价值也了不得。落叶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林地养分补给的重要来源。落叶腐烂后,化作养料回归土壤、改善土壤,提供的是最天然的养料。同时,落叶可以覆盖秋冬裸露地表,减少扬尘;附着在落叶蜡质层上的污染物颗粒,也将最终沉淀在土壤中,补充地表的矿物质元素。据了解,如今在很多国家,秋冬落叶任其飘落树下覆盖地表,并不做特别的清扫已成为常态。
忽然想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一首歌《绿叶对根的情意》,我想,在绿叶对根的情意中,落叶归根是最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途径。而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为了满足市民对美的需求,“让落叶多飘一会儿”,方便市民亲近自然,感受深秋美景,这个人性化的承诺原来是要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节奏啊。
满山红叶经霜久
杨晓光(秦皇岛)
我喜欢秋天的红叶,源于以红叶寓意人性之美、爱情之美。将红叶渲染成诗情画意的一部老电影,是年上影厂拍摄的《等到满山红叶时》。这是一部唯美的风光爱情故事影片,人美,景美,歌也美。
“十一”长假期间,我们全家自驾游出行,驱车前往辽宁省本溪县东营坊乡的老边沟景区观赏红叶。东北的秋天比秦皇岛来得早一些,老边沟刚下过了一场雨,林海一夜飘红。沿着山谷栈道一路行走,美景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
秋叶以红为主,七彩织锦烟霞盖地,放眼望去,满山皆是红色的海洋。远眺,山体犹如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峰岭沟壑都被或橙红,或艳红,或浅红的红叶包围,红得热烈奔放、摄人心魄。近观,那些红叶和黄叶,当阳光侧照,风翻起叶背,整棵树通透鲜嫩欲滴;又或者,片片秋叶翩然如蝶随风飘落,那美妙的姿态令人意醉情迷、心驰神往。溪水、红叶和木桥搭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游人漫步画中,也成为画的一景。
每年九月到十月间,漫山遍野红、黄、绿的各种树叶争相斗艳,颜色极为丰富,远远望去,颜色层次鲜明高低错落有致。置身在这画廊般的山路美景中,树影和山色带来的感觉极为震撼。
每当满山红叶时,站在山巅,用我们的相机拍下那火红的灿烂,我们采撷最鲜红亮丽的一片,做成书签;每当满山红叶时,我们与丛丛红栌树并肩,让满天绚丽的彩霞映照心扉;每当满山红叶时,我们用欢乐的气息去感染群山、呼唤远山;每当满山红叶时,看层林尽染,看遍野秋红、云霞满天,我们一起去收获多彩的秋天!
正是:满山红叶经霜久,明艳依然恋故枝。踏遍群山觅小径,初心不变忆旧时。
在你最美的时候来看你
杨方(保定)
“冷雨敲窗寒,立冬惊叶落。”当最后一场冰冷的秋雨在深夜敲窗,当“立冬”传来不由分说的号令,便会把银杏树上早已金黄的扇形叶片惊落下来。秋末冬初是观赏银杏叶最好的时期,银杏林可谓这个季节颜值最高的主角儿。
小城郊外就有这样一片银杏林,说是“林”,其实也不过五六列、每行十几株的规模,但是每年一到秋末冬初时节,这里便会迎来慕名而去的观赏者。树下密密匝匝铺满了金黄的小扇子,看不见一点其他杂色,就像即将迎来一个盛大的节日,为大地铺上了松软的黄地毯。而树冠上的金黄仍然非常饱满浓密,像精神矍铄的银发老人,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端庄、高贵、成熟和优雅,还有从容、淡定和宁静。
树上树下的金黄融为一体,蔚为壮观,远远望去,就像画布上的油画,这片金黄实在有些动人魂魄,蓝天、白云、飞鸟似乎都在欣赏着银杏树的大美。金黄色的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别致美观;倒过来看又像一件明黄色的裙子,青春时尚;把两片叶子合在一起,便是一只金蝴蝶,绚丽妩媚。
最近读一篇美文,作者这样写落叶:“有的手牵手肩并肩,像同甘共苦的兄弟;有的紧紧搂抱在一起,大概是生死与共的恋人;有的落叶层层叠叠摞在一起,即使身处最下边,也不会喊一声累叫一声苦,这可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子。”我想,落下来的银杏叶们也应该是这样的吧,有点拥挤,却又很和谐地构成一道美不胜收的景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喜欢摄影的发烧友们拿着长长短短的各式镜头,纷纷相约银杏林下,让银杏树走进镜头。爱美的女性们特意穿上漂亮的衣衫,以银杏林的金黄为背景展示自己的靓丽身姿。还有人会把银杏叶当成道具,随手抓一把银杏叶在空中一扬,让金黄的叶子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中与自己一起走进镜头。
听一位画家朋友讲,他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念着郊外这片微型的银杏林,与朋友、家人相约,或写生或拍照,这几乎成了他心中的一种小小的牵挂。而我自从结识这片银杏林,每年都会惦记着憧憬着,怀着欢喜与惬意的心情拍许多照片,再配上几句附庸风雅的诗词,然后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们见识她的美丽,这也成为我的一种精神寄托。
去年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看银杏叶,遗憾的是,大家都忙着各自的事情,终是来晚了一步。古人说“偷得浮生半日闲”,活在凡尘,这“半日的闲暇”有时竟也“偷”不到,隔了许多天才成行。树冠上的金黄已不再饱满浓密,稀稀疏疏,像将要落尽的白发,树下的叶子也不那么油润厚重,略显憔悴,“黄金毯”已经被踩踏得不成样子,让我唏嘘不已。
今年因为做足了时间上的准备,先后提前去了好几次,却都没有遇到那种“树上树下的金黄融为一体”的状态。我想,美丽的银杏林是在等待立冬后那一场“冷雨敲窗寒”的小雨吧?
有人说,有缘的邂逅是最美的相遇,而且要趁早,但我觉得“刚刚好”才是最好的遇见,在最美的时光遇见,总是一件幸福的事。我心中的银杏林,今年我一定在你最美的时候来看你。
赴一场秋天的约会
张莉(邢台)
“周末去看红叶吧。”一呼群应,带孩子的、带家属的、独自一人的,不一会儿,一个12人的秋游小队就攒成了。当街心花园的爬山虎红了第一片叶子时,我就盘算着再过十天半月就该进山看恣意遍染群山的红叶了。
一路向西,喧闹被抛在身后。当耳边越来越清静时,车窗外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城市在太行山东麓的平台上,天气晴朗时向西眺望,抬眼处就是峰峦叠嶂,真正进山却也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旅发大会、自行车大赛先后举办,让进山的道路变得格外顺畅,路旁的景致也经过了精雕细刻。车上有正上中学的孩子,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放甲铺、脱锁沟,好奇地问起这些村庄名字的由来。
邢西关隘重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将军蔡仲行军作战到了此地,身受重伤被俘。他趁混乱伺机逃脱,当年脱枷逃跑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脱锁沟村。跑了三十多里,又饥又渴,伤痛难忍,蔡仲解盔卸甲俯身河边喝水,就有了放甲铺村。追兵的喊杀声远远传来,蔡仲继续慌不择路逃命,终因伤势过重死在一个叫井梁店的村边。好心的村民将他就地埋葬,井梁店村也改为将军墓村。故事讲完,我们正好驶过将军墓镇,如今这里已经是乡镇一级的建制。
秋叶红了,太行山的各个山头不约而同办起了红叶节,我们选了路程最近的一个景点。越临近景区车越多人越多,排队取票竟然用去了将近一个小时。进入景区,潺潺的流水和扑面而来的红叶将刚刚的不快挤到九霄云外,我们跳进了大自然的调色板,自己也变成了其中的一抹色彩。
溯流而上,行走在山石间,红的、绿的、黄的、镶着红边的树叶热热闹闹地挤在枝头。树荫下、溪石边举着手机拍照的游人一拨儿又一拨儿。一群身着艳丽衣服的老人吸引了大家的视线,她们六十多岁的年纪,裙裾飘飘处,长纱巾在颈间、胸前随风舞动。老人们明朗的笑容最动人,忍不住将镜头一次次对准她们,只觉得她们是这山中秋景的点睛之笔。
正午过后,阳光不再强烈,原本闪闪亮亮的红叶随光线的温柔一点点变得沉稳。我们轻松下山,较上山时更悠闲地欣赏着身边的美景。一起出游的我们是中学好友,从青葱岁月到不惑之年,共同走过了30年。30年间我们求学、工作、成家、育儿,有时联系密切,有时各自忙碌,友谊的小船却一直稳稳航行。
走出山门,正好又遇到那群依然活力十足的老人。看她们各种摆拍作别大山,我们不禁相视一笑,许下一个约定,未来我们还要一起走,直到银丝染鬓夕阳红。
红在春天的枫叶
蔚新敏(保定)
财会专业毕业后,我被以纺织工人的身份分配到一家织袜厂,然后下车间,离我以为的会计差了十万八千里,为此,我很郁闷。
带我的师傅姓江,小江师傅是纺织大学毕业,比我大不了几岁,他看出我的情绪,常开导我,说年轻,其实在车间历练历练也好。
我才不信他的鬼话,上了那么多年学,就为了三班倒,听机器的噪声,浑身粘满线线绒?我不服。每天上班我都懒洋洋,机子有断线,我也不着急接,出了很多残品,小江师傅有次拿着残品说:“出一双残品厂子就贴两元,你这一沓贴多少,自己算算!就你这态度,哪行也干不好!”小江师傅机关枪似的扫射,我羞得无地自容。为了不让他看不起,我专心工作,活干得漂亮又利落,机器还保养得很好,全车间我是有名的进步快。
那年秋天,单位组织去香山看红叶,名单公布,有小江师傅,有车间工作积极的老员工,没我。他们资历高,我理解。
就在小江师傅去香山的那天,领导找我谈,总厂新招了批工人,想让我去带,问我乐意否,有信心否?我当然愿意,当天拎着行李就去了总厂报到。据说那次香山之行同事们玩得很开心,拍了很多照片,照片里的小江师傅大都是双手摆弄枫叶,要研究出花来般专注。
我回到单位已经是初春,还是很冷,那天下着大雪,天擦黑了,小江师傅在厂区门口接我,说要给我惊喜。回到女宿舍,桌上摆着一个三层生日蛋糕,蛋糕的周围用红色枫叶装饰。小江师傅和我的工友为我点燃蜡烛,唱着生日歌。可那天根本不是我生日,小江师傅记错了。
生日蛋糕在昏黄的灯光照耀下,发着柔和的暖色,灯光打在红色的枫叶上,枫叶火红火红,透着亮,闪着光,好美!那是我看到过的最美的枫叶。
小江师傅说:“今天不是你生日,可今天是你重生的日子,对工作的积极和对人生平和的心态,值得庆祝。”呱呱的掌声里,我热泪盈眶。我知道我的重生,离不开小江师傅的关照和督促。可我更奇怪的是,已是初春,哪儿来的火红的枫叶?
工友说,都是小江师傅在香山时收集的,将枫叶夹在蜡纸中间,用熨斗熨,将枫叶上蜡,且两面都熨过,再一张张固定相框保存。
难怪,小江师傅香山的照片都是比对枫叶,原来他是在挑完美的枫叶。小江师傅说:“每个人,都是美丽的枫叶,只要努力,他会红许久许久,反之,很快会枯萎。”这句话,给了我日后奋斗的动力和无比坚定的信念。
又一个红叶漫山的季节,小江师傅考了服装设计离开袜厂。后来开了家手工制作服装的公司,纯粹手工制作,一针一线,匠心独具。我看过他做活的背影,仿佛看到深秋他做蜡枫叶,雪夜做枫叶蛋糕的情景,身体带着亮,至真至善,任何赞美和感谢的语言都多余。
后来,我做到了自己喜欢的会计,心里总有那些红在春天的枫叶,只要努力,我会成为红很久很久的枫叶。
(燕赵都市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