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深呼吸”让市民更幸福——平凉市崆峒区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田丽媛通讯员梁璐魏丽年6月2日,平凉市成功入选“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作为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崆峒区紧抓海绵城市建设契机,不断探索完善城乡防洪排涝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用“绣花功夫”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努力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规划先行发展有章可循下暴雨,城市内涝,车辆行人出行受阻;干旱时,城市供水趋紧,园林绿化“嗷嗷待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崆峒区特别是老城区排水设施能力不足、城市过度硬化、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弊端日益凸显,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如何破解难题?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内涝的利器,为“因水而忧”的崆峒区提供了新思路。“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崆峒区住建局干部廉浩介绍说,“海绵”包括城市绿地、可渗透路面等配套设施,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崆峒区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计划在三年内,让海绵城市的梦想照进现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崆峒区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一办四组”工作专班,编制《中心城区海绵城市控制性规划》《示范城市建设项目清单》,探索建立项目谋划争取、资金筹措分配等工作机制,构筑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堡垒”,使海绵城市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今年,我们组织人员赴庆阳、宝鸡、西安、昆山等地考察交流,为全区一体化推进海绵项目建设的联动机制和创新城市更新治理模式等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崆峒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曹龙君说。高效推进城市轻松“呼吸”走进新北嘉园小区,随处可见绿化草丛、景观设施、砖体小道,看上去与传统小区并无区别,实则处处暗藏海绵设计。“小区内部道路大量使用的透水砖,像‘海绵’一样,不仅可以将雨水保持在土壤中,还能配合景观绿化和人工措施,构造全方位的雨水吸纳及保持系统。”廉浩说。不只是城市小区,崆峒区从公园游园到水系治理、从城市主干路到街头巷尾、从棚改旧改到社区治理,把“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和生态措施融入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加速推动城市“旧貌”换“新颜”。在新北嘉园、广成花园等一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把环境绿化与海绵设施的草沟、雨水花园等植物及自然置石有机融合,努力构筑更好的居住环境。在天塬路、新科路等一批城市道路海绵建设项目中,改变传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建立全方位的雨水吸纳及保持系统,原本普通的道路充满了科技感,让居民感受到“晴天绿意盎然、雨天井然有序”的成效。“以前双拥路高低不平,居民出行很不方便,自从重新修整后,现在出行方便多了。”市民贾玉峰告诉记者,尤其是人行道新铺了吸水砖,下雨后没有积水,既干净又美观。据悉,今年,崆峒区谋划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80项,包括实施18条道路畅通工程、7个海绵型公园绿地工程、46个海绵型单位与小区改造工程等。并谋划3年示范期内实施项目7大类项,概算总投资.68亿元,其中海绵化投资29.33亿元。连线成片提升城市品质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植草沟……在平凉活力公园,处处体现着海绵城市理念。与传统绿化景观中常见的石材地面不同,活力公园选用高渗透性的透水混凝土,便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也有利于蒸腾、释放土壤中的水分,实现自然下渗、自然积存与自然净化。“公园步道脚感舒适,雨后没有积水,植被绿化布局美观,我们经常来这散步游玩。”傍晚,带孙女在活力公园遛弯的市民马晓玲说,“这两年公园多了、小区环境好了,遇上暴雨马路再没有积水,我们的城市更绿更美。”海绵公园、海绵草地、海绵道路、海绵社区……如今,崆峒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无处不在,“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水体不黑臭”的宜居城市新形象展现在眼前——公园绿地,配套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设施,提升公园绿地调蓄和净化功能;海绵道路,实施“三街九巷”改造、城市道路畅通等项目,配建滞蓄、渗透、收集、净化和海绵化设施,道路面源污染物浓度有效削减;公共服务,完成铁路小区、文化街幼儿园等区域海绵化改造,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城市排洪防涝,完成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消除城市内涝隐患点,改善河道水质,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一条条透水路、一个个口袋公园、一块块下沉绿地,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实施,崆峒区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一个山清水秀、绿色宜居的魅力之城正展露新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