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绿化 >> 园林绿化发展 >> 正文 >> 正文

民生智库对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思考

来源:园林绿化 时间:2023/3/3
白癜风祛白盛宴邀您约惠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0/5777833.html
                            

原创环境水务研究中心民生智库收录于话题#智库观点72个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城市里开展的生产建设项目大部分为房地产类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地面物拆除、土地平整、土方开挖回填、渣土车运输、裸土和物料临时堆放等施工作业,会扰动和破坏原状地貌植被,降低区域植被覆盖度,改变土壤原有肥力。在大风天气,会加剧土方扬尘,降低区域空气质量;在降雨期间,会增加地表径流,淤积排水管网,增加城市排水压力,污染周边河道。因此,一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会增加该区域水土流失风险。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是在原侵蚀的基础上叠加建设扰动造成的侵蚀。它不同于自然条件下和农业生产造成的水土流失,既有常规水土流失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为:

1、水土流失地域的不完整性。生产建设项目所占用的区域一般都不是完整的一条小流域,水土流失常以“点状”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影响区域范围相对较小或影响区域较为集中,但破坏强度大,防治和植被恢复难度大。

2、水土流失的流失形式多样。生产建设项目活动以人为因素影响为主,又叠加了自然因素的影响,多种因素复合在一起,加剧了水土流失。由于生产建设项目的建筑物、施工工艺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水土流失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建设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和重塑,局部改变了水土流失形式,改变了原来的侵蚀形式。

3、水土流失的危害大,具有突发性。生产建设项目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呈现突发性,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大范围及深度的开挖扰动,不合理的弃土弃渣方案,将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河道淤塞,地下水位下降,环境质量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水土保持方案是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地质条件,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型式、规模、数量、布局等进行比选,选择技术合理,符合实际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并严格按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使水土保持设计具有投资少、效果好、易实施的特点。根据《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水利部、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环境保护局年11月22日发布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规定水土保持方案由水行政部门审批,并将其作为环评和建设单位申请可研审查的前置条件。

北京市响应国家简政放权政策,年底试点实行“三合一”审批,即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评价)报告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批”三项行政许可整合为“水影响评价审查”一项许可。将“水影响评价审查”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与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实施并联审批。

针对城市内的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产生特点,从预防管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4个方面提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1、预防管理措施。主要有表土剥离再利用,控制临时占地面积,雨季雨水排导。

2、工程措施。主要有透水砖、植草砖铺设、微地形整理、下凹式整地等。

植草砖微地形

3、临时措施。主要有出入口洗车槽,临时覆盖、临时排水沟和沉砂池、临时硬化等。

洗车机沉砂池

4、植物措施。主要指通过林灌草的合理配置,发挥植物的保土保水作用。充分利用植物的防风蚀、水蚀和重力侵蚀的作用,在主体园林观赏性为主的设计思路中,融合水土保持理念,按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多元化的增加乔灌草的种类,营造具有生态环保作用的宜居园林绿化体系。

水土保持措施需要水务部门审批,需要建设单位划拨专项投资,需要设计单位将水保理念和措施融合进主体设计思路内,需要施工单位认真落实,需要监理和监测部门的认真监督核查。因此,经过多方面沟通协调认可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分别从长期和短期内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污染防治作用,在施工活动持续的短期内,通过临时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扬尘,避免道路遗撒,延缓地面径流,保障周边排水管网畅通。在项目建成运行的长时间内,通过布设的工程措施,可以有效调蓄降雨,减少地表径流,涵养地下水源;通过布设的植物措施,可以有效调节空气质量,滞尘降尘,固碳供氧,净化区域空气。

展望

目前,新形势下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势必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依然保持地产类建设项目具有较大体量,不当的施工活动以及无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依然可能引发严重水土流失,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管压力依然艰巨。水土保持工作应在强化监管、夯实基础、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在保障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强化监管:从严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留意生态红线等敏感区域。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跟踪检查和验收核查,更多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大排查,对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全面摸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性质恶劣的坚决给予处罚,重点抽查核查可能存在水土流失问题的自主验收报备项目。

2、夯实基础:依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建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数据库,包括项目的审批、建设、监测、验收、日常监管、处罚等情况,实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夯实各层级工作职责,保证数据信息准确性,确保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到位,监管水土保持措施运行正常。调动多方力量,共同打好水土保持防治工作的坚实基础。

3、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活动,初步形成全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