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绿化 >> 园林绿化发展 >> 正文 >> 正文

养护课堂丨园林养护务必做好这十条防寒措施

来源:园林绿化 时间:2023/2/17
北京正规荨麻疹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20324/10490515.html

在冬季,突然来袭的霜冻寒潮,总让人猝不及防,未做抗冻保护的植物,不堪一击,损失惨重。从气象条件来看,今冬很可能又将面临寒潮袭击,做好周密的防寒预案是当下园林植保的首要工作。

1.修剪

冬季修剪可使植物集中利用存储的养分,促进新梢萌发,一般在上冻前至第二年早春树木发芽前进行,伤口愈合最快。但对于一些抗寒性相对较差的观枝、观果灌木(金枝槐、龙爪槐等)及先花后叶花灌木,最好选择在早春修剪(一般在4月底或5月初,即花后修剪),如紫薇、木槿、月季类、黄刺玫、珍珠梅、棣棠、金银木等。

冬季严寒地区也应在早春修剪,以免伤口受风寒伤害。常绿阔叶树修剪宜在4月至10月枝叶俱全的生长活动期进行,常绿针叶树宜在初冬新梢停止生长至早春时进行修剪。

2.肥控

加强施肥管理可以使植被更好地贮存营养物质。通过减少灌水以及适度使用磷钾肥可增加树体营养积累,提高细胞液浓度,使得树木提前结束生长,进入休眠期,延长贮存营养物质的时间,更好地抗冻。因此,秋季应避免采取促进苗木生长的措施。

这一时期,严禁使用含氮高的肥料,防止苗木徒长。但可以增施磷钾肥(多采取叶肥),促使苗木木质化,形成健壮的顶芽。还可考虑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的磷钾肥,但不提倡使用含氮量高的有机氮肥、合成有机氮肥等,严禁使用高氮无机复合肥。施肥不可过于集中、离根过近,避免烧根现象。

3.化控

对于不能按时进入休眠期的贪青晚熟的苗木,或是跨境移栽的南方苗木,提前在秋季喷施脱落酸、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防枝条徒长,促进枝条老熟,使苗木提前进入休眠,增强植物的抗旱、抗寒及抗冻能力。还可通过使用矮壮素、多效唑等控制生长,喷施磷酸二氢钾、生物菌肥、腐殖酸、氨基酸等液肥,促进树体营养积累,提高枝条干物质含量,增强树势;亦可促进苗木产生抗逆因子,加快休眠,降低冰点,增强植株抗冻能力。

4.栽培措施

除了在水肥、病虫害、修剪等方面进行综合养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物抗冻抗寒能力外,还要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遵循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乡土树种有较强的遗传性和适应性,对低温表现良好的抵抗能力,应尽可能选择乡土树种做绿化。

5.树干涂白

在日照、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的大陆性气候地区,涂白可以减弱树木地上部分吸收太阳辐射热,从而降低树干的昼夜温差,防止树皮受冻伤、冻裂,还可延迟芽的萌动期,减少倒春寒的影响。

6.搭设风障

为减轻寒冷干燥的大风吹袭,造成树木冻害,北方严寒地区常在新移栽大树和不耐寒的边缘性树种的北面搭设风障。风障应高于树梢30厘米至40厘米,这样才能起到防止大风吹袭的作用。此外绿篱风障除防寒保暖外,还可阻挡冬季融雪剂进入绿地。

苗木防寒材料不可在春季来临就拆除,防寒措施拆除需要有一个过渡,避免苗木因环境突然变化而出现危害。风障一般在3月底4月初清明之后拆除。应先在防风障上风向上打孔放风,在树木适应环境之后才可对其进行拆除。

7.灌冻水

在冬季土壤易冻结的地区,于土地封冻前浇足“封冻水”。冬灌不但可以保证地下根系免受冬季干燥的气候影响,还可以保证地上的植物对于水分的吸收,温度继续降低后,根部的冻水则会放出潜热,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地温。

浇冻水宜在土壤地表层“欲冰未冻”状态下进行,过早、过迟和浇水量不够均不妥。气温较低,可以早点浇;气温较高,则可适当晚浇几天;具体来说华北地区应在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北京地区一般以“小雪”期间为宜。

8.根颈防寒培土

冬灌后要结合封堰,在新栽树木根颈部培起直径50厘米左右、高20厘米至30厘米的土堆,可防止根颈和树根冻伤,同时也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苗圃地、造林地也可铺设地膜,在防治杂草的同时,提高地温,延长根系生长时间,防根系冻害。

9.裹干、卷干、包草

入冬前,将新植树木或不耐寒品种的主干用防寒布、无纺布、草绳等缠绕或包裹起来,高度可在1.5至2米。对于不耐寒的树木(尤其是新栽树以及一些从南方地区引种的观赏树木等),要用防寒材料包裹好主干,用绳子将枝条收紧,再把收紧的树冠用防寒材料包裹。此法防寒,应于春节过后拆除,不宜拖延。

10.树基积雪

在树干周围堆雪,可以保持一定温度,使树木免遭过冷大风侵袭。大雪期间或之后,应把树枝上的积雪及时打掉,以免雪压过久过重,使树枝弯垂,难以恢复原状,甚至折断或劈裂。尤其是枝叶茂密的常绿树,更应及时组织人员,持竿打雪,防雪压折树枝。对已结冰的枝,不能敲打,可任其不动;若结冰过重,可用竿枝撑,待化冻后再拆除支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