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绿化 >> 园林绿化发展 >> 正文 >> 正文

网站发布挂靠信息被查封,建筑业挂靠现象为

来源:园林绿化 时间:2022/12/23
北京湿疹医院网站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2/9092255.html

近日,某大型土木工程专业网站因网站上有挂靠信息被关停,目前正在接受住建部审查。截至10月24日,该网站还未恢复访问。近两年来,“挂靠”为何还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

因发布挂靠信息被关停网站的微博

建筑业为什么会有资质挂靠现象?

1.建企要有资质才能承接项目

建筑业在最近20年间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根据住建部的要求,建筑企业有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四种资质标准,建筑企业的资质决定了是否可以承接相应的项目。

资质的取得除了企业净资产和过往的项目业绩之外,还对企业的主要人员做出了相关要求,比如建筑二级资质就要求企业的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合计不少于12人,其中建筑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不少于9人。

2.挂靠的双方都有利可图

建造师的人力成本不低,建筑企业如实按照要求经营将会在人员上有相当程度的资金投入,为了达到资质要求的人员数量,企业选择挂靠将会大大节约成本。

挂靠市场的另一边,很多具备相关资质证书的人员却并非业内人士,比如二级注册建造师考试针对所有工程经济类专业开放,诸如计算机、冶金、化工、制药等领域的很多从业者也可以获得执业资格证书,“有证一族”一方面不具备建设项目的经验,另一方面也乐得赚取挂靠费。挂靠双方目的明确且都有利可图,因而挂靠市场的热度不减。

3.监管难以有效实施

目前证书挂靠似乎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即便现在“四库一平台”、全国社保联网等相应举措不断出台,但是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因此挂靠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建筑业之中。

对于建筑企业资质的要求,为市场带来了哪些问题?

政策上对于建筑企业资质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就是建筑业挂靠现象出现的原因,那么挂靠为市场带来了哪些不利的问题呢?

1.资质等级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偷梁换柱

由于资质挂靠、人员证书挂靠及流动、转包等原因,一个企业在申报资质时可能人员、业绩等都符合资质标准要,而在实际施工时却是完全另一回事,资质和工程安全就出现了脱节。

2.引发建筑市场一定程度的混乱

有些企业长期从事建筑施工,既有业绩也有技术,然而因为资质不够,企业只能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进行业务活动,限制了这些企业承接有高资质要求的工程。而对于长期出借具有执业资格人员来生存的企业,其实际施工能力不一定可靠,导致其资质等级与自身实力不匹配。

近几年来对于资质的调整措施有哪些?

建筑业证书挂靠现象普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相关部门也确实很难有效监管。然而,对于建筑企业的资质调整一直在不断推进,近5年以来大致有9次之多,分别有如下措施:

年11月,专业承包资质由60个压缩至36个年7月,取消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幕墙4个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年10月,取消对企业“资产、主要人员、技术装备”指标的考核;取消国家级工法、专利、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工程建设国家或行业标准等考核指标要求年10月,住建部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取消(除各类别最低等级外)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年4月,取消园林绿化资质年6月,拟删去对企业注册资本金、上缴营业税、企业经理、财务负责人、一级建造师数量、设计人员、工法数量、信息化等要求年9月,取消工程咨询、物业管理一级、地质勘察等资质年11月,拟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年3月,住建部建管司明确提出要简化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资质被弱化后的市场?

从上面的一连串的调整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些政策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展开,简化和弱化资质是未来政策的大趋势。

未来可能保留资质管理模式,但资质的分类不再细化,也可能全面取消资质和承接项目的关联,但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健全的保险体系作为先行条件,可以预测在未来建筑业的竞争中,只有培养团队、善于经营、狠抓管理的企业才能赢得客户口碑,才能获得市场的青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