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绿化 >> 园林绿化新闻 >> 正文 >> 正文

北京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黑鹳等珍稀鸟类

来源:园林绿化 时间:2023/5/21

央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总台记者管昕纪乐乐)黑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山地河流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对栖息地和觅食水域的要求较高,偏好食物丰富、水质较好的清澈水体。近日,黑鹳在北京多处水源地频频现身。

通过AI智能识别,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观测到大量水鸟栖息,有鸬鹚、白鹭、苍鹭和黑鹳,其中黑鹳多达十余只,这是近些年首次一次性观测到十余只黑鹳。随着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北京正成为鸟类迁徙的中转站、栖息地。

在北京房山区拒马河六渡区域,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通过设置在这里的河湖鸟类AI智能识别自动监测站,监测拍摄到多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该中心水生态监测评价科科长刘波介绍:“六渡有一个鸟类保护区,现在经常性地发现黑鹳。前两天发现了很多,一下四五只、十几只。今年就发现了很多珍稀的鸟类,以前我们的记录不多,只有十几种,如密云水库,但今年一下子就达到了二十几种。”

北京房山六渡监测站点发现的黑鹳(央广网发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供图)

据介绍,今年北京试点应用AI识别装备监测鸟类,打造北京市水生态监测链网,目前已完成密云水库1号站、官厅水库1号站、房山六渡站建设。刘波告诉记者,以前对鸟类的监测主要靠望远镜进行人工监测,而新的监测系统研发后,可以实现高清抓拍自动识别。刘波介绍:“实际上就是装在野外的一套系统,就像雷达一样,鸟只要在监测范围内飞过,高清摄像头就跟着鸟进行抓拍。拍到鸟以后通过数据远传到服务器上,基于大数据的AI智能识别系统,分辨出这是什么鸟。”

官厅水库监测站点抓拍到的黑翅长脚鹬(央广网发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供图)

目前,北京园林部门已在多处水源地监测发现了黑鹳的踪迹,并通过对珍稀物种栖息地的保护,实现对生物多样化的保护。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副处长纪建伟介绍:“原来只在房山、门头沟、延庆和怀柔、密云这几个区有,后来在平谷的西峪水库我们也发现了,又在顺义、海淀的翠湖、大兴也都拍到过黑鹳的照片。数量上比之前增加很多,现在稳定的数量基本上达到只左右。”

刘波表示,随着AI智能识别系统数据库的更新,将有更多珍稀物种被识别出来。目前,在北京的一些重要水源地,不只发现了黑鹳,还有更为珍稀的鸟类。这表明北京的水生态环境近年来得到明显改善。刘波介绍:“官厅站点还发现了黑脸琵鹭,这个是世界濒危物种,也是一级保护动物。通过这两年的监测,各类物种和评价体系都说明北京市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是逐渐提升的。从鸟类多样性、鱼类多样性,还有浮游植物的监测成果来看,也同样证明了这个结论。”

六渡监测站点抓拍到的白鹭(央广网发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供图)

在密云水库,今年以来,当地园林部门还观测发现了数量相当的白鹤和白枕鹤,其中白鹤达到20只,在迁徙鹤群中能一次性观测到如此数量的白鹤极为罕见。密云区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宋鹏涛说:“我们拍到以后也是心潮澎湃。鹤是目前全球最濒危的鸟种之一,我们国家是9类鹤,其中5种处于濒危状态,白鹤就是极濒危的一种。”

六渡监测站点抓拍到的苍鹭(央广网发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供图)

据了解,密云记录到的20只白鹤属于北京地区近十年来记录的白鹤最大种群。鹤类对于栖息地要求极为苛刻,仅在水质环境优良、水域及周边食物丰富的区域生活。

密云水库上游地区水系相连、清流交汇,还有阡陌农田和大面积的滩涂湿地,受到鹤类的格外青睐。密云区园林绿化局野生动物监测中心主任张德怀说:“从栖息地修复这块,在谋划以天鹅为主的栖息地,以鹤类为主的栖息地。现在正在做一些方案,后期会开展一些相应的工作。”

密云水库监测站点抓拍到的苍鹭(央广网发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供图)

北京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离不开湿地的贡献。研究显示,湿地为北京近50%的植物种类、76%的野生动物种类提供了生长栖息环境,截至年,北京的湿地中共发现野生动物种。

目前,北京已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36.8万公顷,约占北京市域面积22%。为黑鹳、褐马鸡等重点保护鸟类设立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在房山十渡的黑鹳集中生活区,已经形成多达多只的固定种群。

鸟类生态学博士胡运彪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