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形式多样的公共绿地
已悄无声息地融入居民的生活中
它们绽放着色彩缤纷的花卉
展现着申城的文化与风貌
经过绿化人的微调整
组合成和谐的自然花境
居民在此处,或休憩,或慢跑
描绘出人类生态环境美好画面
“人民城市·绿行者”系列专访将为大家讲述绿化管理分赛区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10位先进人物的故事,深入了解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和深耕其中的绿化人,第八期让我们一起走近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的绿色舞台“美化师”李芬。
李芬从事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工作二十二年,她曾荣获“年度优秀员工”的称号,年从公司设计部转到绿地养护部。主要负责江湾镇街道绿地养护工作,日常巡查和管理公共绿地及绿道,并按绿化行业养护标准,在时间节点内督促一线工人,做好各项绿化养护工作,确保辖区内绿化养护面貌整洁、美观。
设计养护双兼顾细微之处见真章
园林设计与绿化养护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设计是养护的基础,高品质的设计会使后续的养护更加省心、省力、省时。如果前期设计跟不上、细节处有所疏漏,将会增加后期养护的难度。转职养护后,李芬凭借多年绿化设计的工作经验,兼顾工程施工、养护工作,将设计与养护相结合,更好地指导现场工作。
广粤路绿道凝霞园
园林绿化建设的精细化要求中,绿地微调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旨在不破坏原有绿地结构层次的情况下,利用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搭配方式,增加部分特色、亮点植物,丰富植物的层次。在逸仙路宝隆宾馆前的绿地微调整改建过程中,李芬借鉴日式园林风格,选择五针松、罗汉松、景石、白石子组成简朴、宁静的自然景观。
逸仙路宝隆宾馆前绿地微调整
“
从室内到室外,从画图纸到建成后的绿地养护,我觉得这个过程很有意思。部门经理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支持,所以很快进入了新的职业角色。
”
李芬负责广粤路绿道的绿化养护,该绿道是重要的区级绿道,全长2.8公里,一条绿道串联多个特色口袋公园,包括织锦园、茶花园、凝霞园等等,带动提升了沿线5.3万平方米的绿地景观。
广粤路绿道指示牌
织锦园的杜鹃花
市民在绿道上休憩
可实践性落地方案为绿化养护出谋划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领域的追求愈加强烈。城市景观在这方面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绿地养护不仅是保护环境,更美化了城市,治愈了人民的精神空间,因此加强绿地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绿地养护需要持续、长效的坚持,精细化管理与科学的绿化设计相结合,对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
李芬作为绿化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围绕着绿地养护,而养护工作受着季节和植物生长习性的约束,它涉及的方方面面,并非简单的拔拔草、清清垃圾,更多的是技术实务,需要依靠丰富的实践经验、新思路、新理念来完成的。
李芬在管辖范围内进行绿地巡查
在工作中,李芬像是一位“植物医生”,从管理视角发现问题,用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植物长势不良,要分析植物长势差的原因,如土壤板结、缺肥缺水或是病虫害的影响。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是天气炎热造成植物枯死,那就要督促一线工人增加浇水频率、搭遮阳蓬,或者在合适的季节对该植物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李芬指导如何复壮长势不良的圆锥绣球
工作中会遇到整改要求,不能违背绿化行业规范,同时也要兼顾市民从生活角度出发提出的各种诉求。整改问题时,第一时间去现场确认,对于部分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如老绿地中过于高大的乔木遮挡居民的光线,周边居民的要求可能不符合绿化修剪的规范,这时候李芬就需要站在居民的角度委婉地向居民解释并沟通,拿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譬如适度的疏枝修剪。
李芬根据设计图纸指导工人工作
“
矛盾的出现是因为站在各自的角度看问题,但如果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的观点换位思考、感受,就能化解冲突。在不违背绿化行业规范的前提下来处理协调,大多数问题都能解决。
”
面对极端的台风天气,李芬一开始也会特别紧张,担心树木倒伏、倾斜、断枝等。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慢慢地能够提前做好相应的预案和应对措施,如防台防汛前期,做好路口、风口树木加固和支撑工作,特别是针对浅根系或叶片较大的树种。
当然,不光要重视专业技术操作标椎,还要注重操作安全及文明作业。作为养护管理人员,李芬督促现场作业人员自觉穿戴好保险带、安全帽、警示带等防护用品。
台风前技术人员在广粤路沿线加固雪松
李芬通过一次次现场巡查绿地状况,学习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性,依靠自己以往设计工作的经验,建立了多种养护绿地的可实践性方案,面对极端天气和市民诉求也能灵活应对。
感恩良师教导提升养护实力
李芬在工作上尽忠尽职、勤勤恳恳,生活中用谦和的态度待人处事。除了做好本职绿化工作,她还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毅然决然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
她常怀感恩之心,感谢良师的栽培,让她有了更加丰富的绿化养护经验积累,使她变得自信,设计思维和养护思维相融合,个人实力得到了提高,也让她意识到在养护实操上的自我提升空间。
“
在完成水木年华“集香园”绿地调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花境的组合式配置手法,通过一个主要品种,运用多种辅助植物,组合成和谐的自然式花境。
”
起初,水木年华绿地按春景秋色示范点要求规划建设,称为“集香园”。现在,绿地经历十几年的自然更替,原有乔木过高过密,花灌木的生长环境过于郁闭,原有的香花品种已经所剩无几,草坪根据光照条件几经变更;另外,由于绿地没有预留给水管,洒水车也无法进入绿地,增加了养护浇水作业难度。
水木年华“集香园”在前期设计和后期施工的过程中,李芬都受到行业内的专家手把手指导,前期的现场踏勘确定了李芬后期主要调整方向:①恢复原种植设计的香花品种花境,并根据光照条件调整局部品种。②对草坪以及部分地被植物进行调整更新。③中层花灌木根据光照条件局部调整移植。④高大乔木的疏枝调整(淘汰长势不佳的乔木)。⑤对于重点区域(香花品种区)及局部土壤板结区域进行土壤改良。⑥增加固定的给水管,以供养护浇水。
水木年华“集香园”改建前
水木年华“集香园”改建后
广粤路盛开的溲疏
“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绿道公里,进一步凸显“四化”特色,进一步强化骨干绿道网络建设。李芬作为绿道及公共绿地养护的一线绿化人,她将以往知识沉淀、良师教导牢记于心,把设计与养护理念融会贯通,从管理视角发现绿化问题,用实际操作解决绿化问题。面对矛盾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使得困难迎刃而解。在不可抗力因素到来之前,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将对绿化的伤害降到最小,最大程度地保持绿道及公共绿地的功能性、美观性、实用性。
美丽的城市风貌离不开每个绿化人的辛勤付出,在绿地养护上,他们不放过任何细节,多视角发现问题,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让市民出门即可遇到缤纷的景色。在绿道建设上,他们创造了多样的形式,让市民在运动的同时,可以休憩、观赏美景。目光所及之处,俨然一幅人、城、景和谐相融的美好画面,这使市民感受到温暖,也令绿化人充满欣慰。未来高品质的公共绿化环境也会更多地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街头边、绿地上、公园里
我们时常遇见他们
但留给我们的有时只是一个身影
他们是城市绿化人
为城市带来自然美好和五彩缤纷
“人民城市·绿行者”系列专访
将为大家深入介绍绿化行业、绿化人
敬请期待新的先进典型篇章
素材来源:
绿博士上观号作者:绿色上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