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绿化 >> 园林绿化新闻 >> 正文 >> 正文

成德眉资探寻四地生态之美共筑高品质生态圈

来源:园林绿化 时间:2023/2/8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11月3日,为感受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地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绿色低碳发展新成效,进一步加强交流互促和扩大四地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力,合力讲好成都都市圈生态文明故事,10余家主流媒体一同参与了为期2天的“共筑高品质生态圈共绘都市圈蓝图”媒体采风活动。

采风活动现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智慧蓉城”生态环境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11月3日上午,记者团来到此次活动的第一站——成都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走进调度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的那块蓝色的电子大屏,屏幕上成都市域地图上的不同点位标注着不同颜色的数字。点开其中某个点位,可实时调取监控画面,由平台分析该点位是何原因引起的污染值偏高。

智慧系统电子大屏。孙悦供图

“大气污染监测、溯源是难题。”成都市环境应急指挥保障中心主任贾滨洋说,数治环境大气系统通过整合各类监管数据,传统巡查,并结合走航、激光扫描、遥感、电力报警等科技手段,建立了智慧生态环境、智慧工地、智慧水务等平台,主要负责大气、水、土(医废)、应急、环督等各类业务平台值守和指挥调度工作,形成了可视化、系统化、高效化的工作体系。

据了解,在今年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出现后,成都医废数量不断增长,给医废的处理工作带来很大问题。调度中心坚决扛起责任担当,第一时间启动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逐步完善了医废调度机制。及时调度并协调处置单位开展转运处置工作。同时新增医废管理系统、污染防治调度系统值守调度工作,中高风险区及隔离酒店电话询访工作,平台医废专题投诉处理工作。

调度中心完善指挥调度机制,通过优化整合、信息共享,有效汇集全市各类环境监管数据,全方位感知全市生态环境态势,对发现的环境问题能够快速形成治理措施并在限期内完成闭环整改,同时动态掌握治理措施效能并及时做出调整,实现技术方法、感知能力与治理措施相结合,不断推进全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废弃资源“再生”助力生态低碳循环

风过叶落,绿化修剪,这是经常在城市中看到的场景,而这些枝叶并不会像人们以为的那样被环卫工人清理进垃圾桶,而是运输到位于金牛区天回镇街道白塔社区七组的金牛区绿化再生资源利用基地。

该基地生产车间内设置槽式推翻机、铲车喂料仓和专用发酵槽等生物发酵专业设备,以及碳吸附和喷淋塔等环保设备。绿化废弃料通过二次机械破碎、粉碎、发酵或压制等生产工艺,生成淤泥中和剂、发酵有机肥和生物质燃料棒。

有机肥(左)和燃料棒(右)。孙悦供图

据悉,该基地这种园林绿化垃圾再利用的方式是成都市首家针对园林垃圾和大件木质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项目,“与传统处置方式(填埋、焚烧等)相比,淤泥经过中和酸碱度后再排出,对环境更友好,用落叶做成的燃料棒可以有效减少颗粒物排放、氮氧化物排放、二氧化硫及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确保了不对周边环境产生环境污染。”金牛区绿化再生资源利用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基地每年可处置利用绿化废弃料约吨,产出相关衍生产品约吨,运营公司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种用“生态办法”解决“绿色垃圾”的新路子,也带来了社会、经济“双收益”。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构建自然的多层次植物景观

白鹭成群,大片的芦苇、蒲草在风中尽情摇曳,清澈的湖水下,苦草、水蕴草等植被直立水中。这是眉山市东坡城市湿地公园里各类植物景观带给采风团视觉清新的体验。这片亩左右的湿地,在城市中起到了净化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年8月27日,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东坡岛的开发建设始终围绕“让老百姓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这个主题。据了解,东坡岛最早规划居住7万多人,到现在减少到2万人,这个数字的改变是眉山市委、市政府为最大限度保护眉山生态环境、为市民营造最好居住环境的真挚诚意和先进理念,而这种“舍”与“得”,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后让老百姓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公园植物群落摸拟自然湿地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状态,合理搭配各种陆生植物、水生植物以及优选乡土树种,构建成自然的多层次植物景观。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现有生态类、文化类、休闲类共32个游憩景点,已成为眉山市的城市新生态体验场所。

“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转型升级促环保

不仅需要保护好绿水青山,更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眉山市出发,驱车公里,采风团到达资阳市乐至县现代蚕业产业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桑树园。

乐至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是县域经济的特色主导产业。在推进桑园发展过程中,乐至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力促蚕桑产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蚕桑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中国桑都”建设,乐至走出一条农旅融合绿色产业之路。全县发展家庭农场家,户均桑园66亩,每户每年纯收入7万余元,实现了“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的升级蝶变。

“我们采用机械化、智能化养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蚕沙堆肥还田等新技术,削减单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30%,实现了绿色、有机、生态,着眼可持续发展。”该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有色蚕丝。孙悦供图

告别“矿山经济”拥抱“美丽经济”

不只是乐至县进行了转型升级,德阳市绵竹市的一个小镇也成功转型。

清平转型发展。王平供图

行车前往清平镇,在河对岸便看见一排涂成各种颜色的充满童话色彩的房子,房屋外墙上还绘着各式各样的动画涂鸦。

德阳市绵竹市清平镇原是一个因矿而生、因矿而兴的小镇,年,小镇开启转型之路。5年来,清平镇摇身一变,实现了矿区变景区、颜值变产值、家园变花园的转型发展,建成小火车观光环线、7个旅游综合体,全镇吃上“旅游饭”的商户从8户增至余户。建景区、增产值、创业态,绿色打底,小镇开启转型升级“加速度”。

“我们把全镇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把村庄当作景点来设计,把庭院当作花园来改造。”清平镇相关负责人说。

纵观德阳全市,近年来,该市加大重点行业智能化、清洁化、低碳化改造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以绿色打底,树立城市竞争新优势。

从各自发力到协同共治

四地携手构建绿色生态发展格局

眉山市青神县,有一座以竹为主题的竹林湿地公园。公园以竹林景观为基底,以东坡文化和竹文化为背景,以青神竹编为特色,汲取中国古典园林之精髓,融入川西园林风格。

“整座公园通过汇集农灌尾水引入湿地,经过生态净化后排入自然水域,对修复河岸植被生态环境、提高水域生态指标、改善水质等起到了积极作用。”该公园相关负责人说。

德阳市绵竹市以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为抓手,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同时,精细开发特色种植业,培养特色农产品,发挥生态功能,放大生态优势,坚持农业强基。

近年来,成德眉资四地从各自的特色资源禀赋入手,开展了多元化的绿色探索。从各自发力到协同发展,年,随着成都都市圈建设的提速,成德眉资四市“抱团”聚力,四地在大气治理、生态建设、污染防治、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合作,有力地助推了生态环境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展开建立成德眉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探索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的科学路径等工作,进一步促进成德眉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四地不仅在生态共治上发力,也在生态共建上加速。成德眉资四地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培育打造同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据悉,资阳市部分区域将作为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协同区,打造资阳(乐至)苗木花卉繁育基地,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提供苗木花卉。

类似互动在未来将有更多呈现。据了解,成都都市圈将构筑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格局,开展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一起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之路。(孙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