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6日讯3月以来,有四川成都市民在当地问政平台等地反映情况称,自己所在小区附近的绿地及当地重金打造的“环城绿道”被拆除,种上了农作物。该话题引起争议,一方认为“耕地红线”不容碰触,退林还耕是为确保“粮食安全”;另一方则认为,“花了亿打造的环城绿道铲平种田”,难以收回当初投资建设绿道的本钱,属于浪费公共财产。
多个部门向媒体证实,“拆绿还耕”现象确实存在,但均属于按照政策要求推动复耕,不存在违规。
早期规划中原本就存在10万亩农田整治区
据了解,为防止城市的粘连扩张和无序发展,年,成都在编制《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时,将绕城高速公路两侧米及北湖、青龙、安靖等七大楔形片区作为中心城区的生态隔离区,即环城生态区的雏形。
年,《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颁布施行,同步编制完成《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通过推动建设用地减量,规划形成由农用地和园林绿地构成的.11平方公里生态空间。年,成都市部署天府绿道建设工作,明确依托环城生态区建设锦城绿道,作为天府绿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起,成都修编了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理顺了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的关系,持续推动生态空间内的建设用地减量,明确农田整治区规模恢复至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10.10万亩(67.33平方公里)的水平,生态修复区规模增加至9.87万亩(65.78平方公里),整体保持.11平方公里。
负责环城生态区建设运营的天府绿道集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