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湖”之源
现在长沙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的后湖国际艺术园,前身为建于年的长沙西区岳麓渔场。而“后湖”这一地名,在民国时期的长沙地图中就可见到,它是长沙岳麓后山、桃花岭山脉的雨水流到湘江时经过的最后一个湖,所以名为“后湖”。
(民国时期长沙地图的中的后湖形态,可清晰看到其水系来自于岳麓山和西边的桃花岭)
曾经的岳麓渔场,村民以养鱼、养猪、种橘、种菜、鱼苗孵化等为业。经历了集体农业生产、“文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走过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于湖南省艺术学校、湖南师范大学南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的部分校舍在附近的麓山南路左家垅,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岳麓渔场周边的音乐、美术、舞蹈、乐器等各类艺术类培训学校、培训班蓬勃发展,该区域成为了长沙最大、最知名的艺术培训地。在年,渔场更名为后湖新村;年开始,岳麓区启动对后湖的有机改造,建设后湖国际艺术园。
(后湖公园西南(靠近后湖新村)侧位置设置的文化宣传栏,用于展示公园建设历程)
(年4月,岳麓山人民公社组织社员和渔民岳为麓山渔场清淤扩容,图为众多社员在为鱼池清淤,图片来自“掌上长沙”《后湖蜕变,从岳麓山下渔场到文艺地标》)
2.公园内的渔场景观
而今天的后湖公园内,还有少许昔日“岳麓渔场”的场地记忆,如紧邻后湖新村北面的公园的“五色净池”景点(用于湿地水质净化),以五色混凝土矮堤分割水面,是对岳麓渔场的景观手法再现;公园水岸临水围绕一圈绿色渔网和小渔船,用以阻隔和清理湖面垃圾,同时也让人联想到昔日渔场渔民的捕鱼记忆。
(后湖公园导览图“五色净池”景点位置)
(后湖公园“五色净池”实景,摄于年04月)
(后湖公园“五色净池”实景,摄于年04月)
(后湖公园水岸绿色渔网实景,摄于年04月)
3.曾经的岳麓渔场
笔者以自摄老照片,讲述曾经的岳麓渔场地域记忆。
改造以前的岳麓渔场,被多条湖堤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湖面,水面不如现在开阔、岸线不如现在流畅;湖边村的民房密集、杂乱,环境较差。
(年,岳麓渔场航拍图,可清晰看到其湖堤、岸线、民房分布)
(上3图为年5月渔场旧照)
(照片有一条车行宽堤横贯湖中、通向对岸,对面为岳麓山后山,摄于年5月)
曾经的岳麓渔场村民生产,以种菜、养猪、种橘为主;蔬菜为种本地时蔬为主,橘子以岳麓山南橘为主,甜而多籽。渔场旁的村民自留菜地,种植油菜、空心菜、莴笋、冬苋、丝瓜、南瓜、辣椒等本地菜,并可见很多村民用竹竿搭建丝瓜棚、黄瓜棚等。
(上2图为昔日岳麓渔场的菜田,远处为湖南大学徳智园学生公寓及岳麓山后山,菜园主路旁的水杉树高大、秀丽、挺拔,照片摄于年)
(上图为岳麓渔场旁村民自留菜地内老人劳作照片,摄于年4月,菜地后面的水面为渔场旧景)
(上2图为后湖公园实景,远处为湖南大学徳智园学生公寓及岳麓山后山,摄于年3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