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发布《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年,北京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治理理念,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共提出35条措施、项任务,到年底,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6%,市民45分钟以内通勤出行占比达到56%,轨道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3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达到45%,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控制在6.0以内,确保城市交通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优化、新建并重
提升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效率
构建“轨道上的都市生活”
年,交通部门将以轨道交通提级改造为重点,坚持既有线网优化和新线建设并重,持续提升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效率,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既有线网优化提升方面:
启动昌平线、亦庄线提速改造工程;组织多交路套跑,推进6号线双向开行大站快车;压缩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完成1号线衙门口支线工程,启动5号线信号系统改造,构建全域快速轨道网。
推进8号线与昌平线跨线运营改造项目立项,深化大兴线与9号线以及亦庄线与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工程方案,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开通19号线北太平庄站、平安里站、太平桥站、景风门站4座车站,继续实施1号线福寿岭站改造,推动首都机场线增设望京南站项目立项;继续实施国贸站换乘通道改造工程。
在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方面,推动轨道交通各层级网络接口统一、系统装备和管理标准兼容,逐步实现一套体系、一网运营、一票通行、一站安检;启动实施东北环线和城市副中心线改造、新改建车站、与城轨网衔接换乘等整体提升工程,加快实现市郊铁路公交化运营。
强化站城融合,推进丽泽商务区等13个轨道微中心规划实施,在黄土店站(霍营站)打造本市首个市郊铁路微中心示范项目;开通苹果园站A口、天桥站B口、农大南路站A口、十里河站K口,推动八通线通州北苑站A出入口改建工程,推进1号线四惠站、2号线安定门站增设电梯工程;建立工作机制,强化随新线建设、既有线改造同步规划设计便民服务商业设施;既有车站新增20处便利店。
在30个车站实施“信用+智慧安检”新模式,方便乘客快速进站。
年,开通昌平线南延一期(清河-学院桥)和16号线(玉渊潭东门-榆树庄)2条(段)线路22.4公里;开工建设M线、6号线南延2条(段)线路21.1公里;推进3号线一期、12号线、13号线扩能提升、16号线南段、17号线、28号线(CBD线)、昌平线南延一期、平谷线、大兴机场线北延等9条(段).6公里在施线路建设。
多层面加强公交、轨道融合发展
轨道公交换乘距离
小于3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45%
年,着力推进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公交、轨道一张网、一张图,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51.8%。形成轨道服务中长距离出行、地面公交服务中短距离出行的互补发展模式,优化完善与轨道交通接驳的地面公交网络,减少长大线路、增加接驳微循环线路;补充轨道服务空白区域公交线路,加密轨道线网密度不足区域公交线网,减少与轨道重复并行线路,开调公交线路65条;全面梳理并优化改造与轨道交通接驳不便利的公交站点,实现轨道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3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达到45%;优化地面公交运营时间与轨道运营时间的衔接补充,重点做好善各庄地铁站等区域夜间地面公交运力投放。
资料图(图片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