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更多市民了解长江南京段水生生物多样性、展示南京濒危水生生物保护现状,6月27日,南京长江濒危水生生物主题宣传活动在南京下关滨江风光带举行,活动以“筑梦长江生态,关爱水中精灵”为主题。现场发布新书《南京常见水生野生动物识别手册》,该书共收录在南京生活分布的种水生野生动物。现场还公布南京鱼类物种新记录——首次发现拟尖头鲌,以及年南京长江生物多样性夏季社会同步调查报告。
南京鱼类发现新记录物种——拟尖头鲌
历经两年多的筹备创作,由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南京常见水生野生动物识别手册》27日正式发布。该书共收录种在南京生活分布的水生野生动物,包括2种水生哺乳动物、种鱼类和19种两栖爬行类。此外,还包括水生生态系统中不起眼却非常重要的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类等无脊椎动物60余种。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依托于近年开展的南京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区的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收录最新部分成果:年起,在南京长江段开展的鱼类资源调查中,首次发现拟尖头鲌。该物种主要布于长江上、中游支流及其附属水体,在《江苏鱼类志》和往年南京调查中均无相关历史记录,此次发现标志着南京鱼类发现新记录物种,证明随着“十年禁渔”工作的持续开展,南京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除目前生活在南京的水生野生动物,该书还记录许多曾在南京生活过的珍稀水生生物历史影像资料:白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长江中体型最大的鱼类,最大体长可达7米,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该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年12月11日,在南京下关一带,渔民误捕一条3.3米长的白鲟,虽经南京渔政工作人员和科学家的全力救治,但因伤势过重最终没有被救活,这也是长江下游最后一次该物种的记录。年,白鲟被宣布灭绝。该书收录了年白鲟救助时的一手图片,这些珍贵影像资料警示人们保护长江生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全省首本以水生生物为题材的原色图鉴,该书共收录本土水生动物原色图片余幅,其中绝大多数为江苏和南京本土摄影师拍摄。为更好地向公众展示水生动物之美,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发起成了水生生物影像调查组,跑遍南京的溪流、湖泊、河流和长江,还前往镇江、上海、无锡等地的淡水水系参与各种水生生物一线科研调查,拍摄大量水生动物,特别是濒危水生动物的活体影像资料,力求为公众揭开这些不为人知的野生动物的神秘面纱。
他们耗时一天在南京长江沿岸记录到种物种
5月22日,由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等联合主办的“年南京长江生物多样性夏季同步调查活动”启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