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振宇王芝英杨学勤
村道干净平坦,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村民家门前的小花园、小菜园生机盎然……清新、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一件大事。如何让农村环境亮起来,生态美起来?顺应百姓对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要求,以农村污水得到集中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明显提升为总体目标。近年来,福安市开启了新一轮力度空前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房前屋后又黑又臭的河塘沟渠、排水沟和水域漂浮物,实施清淤疏浚,恢复乡村风貌,逐步呈现一个个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犹如一幅幅清新的山水画卷,正成为令人向往的生态宜居之地。
建立健全机制高标准规划定位
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难点问题,其目标就是要使福安市旧貌换新颜,水更清了,岸更绿了,人居环境更美了!百姓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早在年,福安市就出台《福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城乡统筹、整村推进、整体改造、系统提升”的指导原则,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将两高沿线个村庄分为传统型(11个)、新建型(83个)、混合型(28个)三类制定规划。对民居建筑风貌进行规划设计,分传统型、新建型、混合型三种类型。传统型村庄重在保护传统格局,做到“修旧如旧”,留住乡愁记忆;新建型村庄着眼于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协调,重点整治“裸房”及不协调建筑,注重色调素雅,彰显整体风格;混合型村庄的新老房子整治以协调相适为重点,并辅以绿化景观点缀,重塑村庄风貌的完整性。
福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提升人居环境“颜值”,突出“四个重点”机制。以“房屋整治、绿化美化、卫生治理、安全保障”为重点,推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有“颜值”,更凸显“气质”。
结合上级部门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福安市建立健全机制,责任落实到位。成立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和市政府市长挂帅,市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乡镇主要领导担任二级段长,13个市直部门挂钩13个铁路沿线村庄,14个市直部门挂钩13个高速公路沿线乡镇。市指挥部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现场会、业务培训会,定期分析、阶段推进,常态督促综合整治工作;市委督查室将综合整治纳入督查日报,实行每日跟踪督查;镇村两级干部进村入户,努力在“我的房子我做主”的呼声与“统一规划、统一色调、统一风格”的要求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既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又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技术方案和施工图册的标准。住建、林业、城市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互相配合,抽调干部组成业务指导组,每周指派专人下村指导,与乡镇指挥部协同推进整治工作。参与整治的村庄,不约而同设立新村规民约,其中共同的一条就是,每隔两天,1至2户家庭要作为志愿者,参与全村卫生打扫。同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线考察干部的重中之重,强化正向激励和督查督导,确保整治有效推进。
健全的管理机制还需要高标准规划和科学定位。
为了制定科学的定位和高标准的规划,福安市还邀请各类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编审。专门邀请省住建厅、宁德市住建局有关领导、专家及上级各部门专业人员定期到现场“把脉问诊”“开方下药”,调集“福安市十佳民间建筑工匠”等本土人才抓施工、做指导、解难题,还将市住建局领导班子成员分成三组,每组配2名技术人员,分片开展巡回技术指导。率先完成《福温铁路(福安段)铁路沿线综合环境整治技术方案》编制,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城市原创设计院等编制高速公路沿线整治设计案。
整治工作实行民主决策,村民参与。坚持以党支部引领,发挥党员、村干部、在外乡贤等作用,引导其带头支持、带头示范、带头整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激发和调动群众积极性。镇村两级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征求群众对房屋整治施工方案、装饰风格、墙体颜色、资金拼盘等意见,努力在“我的房子我做主”的呼声与“统一规划、统一色调、统一风格”的要求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最终由村民代表会议确定整治方案。
福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在人居环境整治的验收程序上制定《福安市铁路沿线整治房屋验收指导意见》,对房屋验收内容、标准、组织、程序以及内业档案整理等提出明确要求,在中期验收和整体验收时均设立奖励资金,对验收综合评比前三名的村分别予以15、10、5万元奖励的基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制定竞赛奖励办法。如下白石镇采取每5-10户联户验收的方式,联户兑现奖补资金,加快推进‘整村整治’进度。”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福安市各级部门多方联动,塑造典型案例,形成模块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标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两高”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新台阶。打造了诸如以洋中厝村为代表的传统格局完整、历史印记明显的传统型村庄;以观里新村为典型的建筑风格自然独特、色彩协调统一的新建型村庄;以南浦村为样本的新房统一白墙灰瓦,老房传统老式瓦屋面的混合型村庄。在工程质量更注重细节,严格细节质量管控,按照省住建厅出台的导则,结合本地建筑特点编制《坡屋面技术图则》,对檐口、屋顶、坡面用材、施工细节等都提出具体要求。如:对新建平屋面裸房,引导采用小青瓦、真石漆等新材料进行坡屋顶和立面改造;对旧房采用传统老式方法修缮屋顶瓦片,用仿古漆粉刷夯土墙立面。同时注重“线上赛”,市指挥部建立专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