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绿化 >> 园林绿化资源 >> 正文 >> 正文

永安青水乡村振兴再出发

来源:园林绿化 时间:2023/11/1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本报永安记者站魏兴谷通讯员陈华文/图

孟夏时节,在永安市青水畲族乡,绵延的群山绿树葱茏,田间地头果蔬长势喜人,随处可见青山绿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青水畲族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挖掘传承畲族传统文化,加快文旅产业融合步伐,全力打造百姓生活幸福园、绿色农业示范区、生态保护示范区、畲族文化交流地、闽王后裔朝拜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一园两区三地”新畲乡,在新起点上推动乡村振兴再出发,接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做特产业,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

青水畲族乡平均海拔米,素有“山清水秀、四季分明”之美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青水最亮的底色、最具竞争力所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我们立足生态优势,在持续推动烟叶、蔬菜、玉米、茶叶‘四个万亩’工程的同时,加大畲药种植推广力度,培育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青水畲族乡党委书记尤伟说。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行至罗溪畲族村农耕文化体验园,眼前的景象与地名“石兜子”名副其实——在四周青山绿竹映衬下,新开垦的畲药种植基地内,盘踞着大大小小的石头,石缝间夹杂着一丘丘“斗笠田”。

“斗笠田”种水稻费时耗工,但不妨碍药材生长。罗溪畲族村的山野田间,随处可见各种野生畲药,村里也有种植畲药的历史。

“这片山垄田有50亩,已经抛荒十多年了,乡里鼓励种植畲药后,我们从村民手里重新流转土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种植主体,进一步扩大畲药种植面积。”罗溪畲族村村支委黄耀煌说。

黄花远志、朱砂根……走进种植基地,一株株新种植的畲药幼苗,承载着村民对这片土地的新希望,向阳生长。

“每亩地每年租金斤干谷,村民在这里务工,女工每天元,男工元左右。”黄耀煌说。

农耕文化体验园旁的小溪是文江溪源头,村民上官明恭正在溪边劈杂草。“一天工资元,干了快一个月了。”作为农耕文化体验园带班负责人,上官明恭对这份收入很满意。

除了种植畲药,村里还流转多亩山林,在农耕文化体验园开辟红山花种植基地,做大特色产业。去年,乡里在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重视优秀人才回引,为罗溪村请来了有多年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的退休干部邱水长担任第一书记,给村里产业发展当高参。同时,乡里争取农业和林业部门支持,在农耕文化体验园种植红山茶、樱花、银杏、野鸭椿等绿化苗木,打造“一村一品”示范基地。

“目前全村畲药种植面积达亩,如果村民个人有种植积极性,村里也会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共同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黄耀煌说。

站在农耕文化体验园俯瞰罗溪畲族村,连片的烤烟已进入采收期。作为青水畲族乡“四个万亩”特色主导产业之一,雪茄烟种植加快了烟叶转型升级,乡里大力推广“烟—玉米”“烟—稻—菜”等高效栽培模式,不断提升经营效益。

“我们这里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自然条件,再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蔬菜品质好,适合发展高山生态特色农业。”青水畲族乡乡长钟家富说。

玉米苗、蔬菜、烟叶……从罗溪畲族村返程的路上,连绵起伏的田地里绿意盎然,“村村无闲田、家家无闲人”,成为青水畲族乡一道独特风景线。目前,全乡常年种植莴苣、甜玉米等蔬菜3.8万亩,种植茶叶1万亩。

特色产业要“特起来”“聚起来”“强起来”。乡里扎实开展“跨村联建”,龙吴联村片区等一批联建村有效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乡里还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创建青水高山反季节农业示范区,新建成青水畲寨农产品交易市场,拨付专项资金奖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示范大户,充分发挥全乡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5家农业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品牌就是竞争力。经过多年持续打造,“青水印象”“青水畲寨”农业品牌美誉度持续提升。

“我们这里种的菜不仅好卖,价格也比其他地方的更贵。”青水畲寨农产品合作社合伙人钟垂江说,除了省内泉州、漳州等地大型批发市场,青水蔬菜还销往湖南、江西等地,根本不愁销路。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今年上海疫情发生期间,畲乡百姓积极响应号召,捐赠36吨高山无公害蔬菜,星夜驰援上海。

做特产业,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培育壮大畲药产业、打造“四个万亩”集群优势产业……广袤的畲乡大地,处处涌动着新的生机活力。

文旅融合,绿色产业方兴未艾

在青水畲族乡,良好生态环境造就的远不止特色农业产业。

夏日的清晨,当阳光掠过海拔多米的灰炉山山顶,山林逐渐变得热闹起来,丰田村村民邢长春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丰田村森林面积超过5万亩,野生鸟类资源极为丰富,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鹇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随处可见。

“以前村民都笑我们不务正业,哪知道这些鸟儿还能给大家赚钱。”邢长春告诉记者。

邢长春是村里的一名护林员,常年巡山让他对鸟儿越来越感兴趣。

“我们这里的鸟大部分是留鸟,前后花了大概5年时间,灰炉山这个点各种鸟逐渐多起来。”邢长春说,年以后,观鸟旅游在村里慢慢热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观鸟爱好者走进丰田村,邢长春成为村里最早的观鸟向导,食宿、观鸟门票,一年收入颇为可观。去年10月,邢长春对自家老宅进行装修,改造成为新的民宿点,有13个房间共26个床位,进一步扩大观鸟经营规模。

如何让观鸟产业行稳致远?乡里利用“居民夜谈会”,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加大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动观鸟产业走产业化、规范化、合作化路子。

眼下,“靠山吃山、与鸟为友”,是对丰田村最形象的描述。村里先后打造了2个白颈长尾雉观鸟点、11个白鹇观鸟点及鹰雕、林雕、白眉山鹧鸪等观鸟点。凭借观鸟旅游,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变身广大鸟类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

人气就是财气。青水畲族乡因地制宜,做足“观鸟+”文章,大力发展集食、宿、行、游于一体的观鸟特色产业,平均每年接待游客多人次,有效带动了乡村食宿及农副产品销售,每年可以为当地村民增收多万元。

靠山吃山,“吃”出不一样的味道。和丰田村一样,龙头村村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吃”法。

作为全省首批森林人家示范村,龙头村素有天然花海美誉,境内有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我国特有的保护树种、植物、动物种类,被誉为国家绿色物种“基因宝库”。

走进龙泉森林人家餐馆,主人吴发泉正在忙着接待客人。龙头村海拔相对较高,每年“五一”节到国庆黄金周是旅游旺季,也是一年中餐馆生意最好的时节。

吴发泉在外打拼十多年,年,开始在自家老宅经营民宿。从餐饮到民宿,业态不断丰富,生意持续向好,森林人家经营得有声有色。

在龙头村,像吴发泉这样的森林人家有5家,一次可接待游客多人,带动了本地特色种养业发展,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加快文旅融合步子,让“生态饭”越吃越香:

——青水畲族乡拥有“国家级特色村寨”等人文景观,创建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了1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相得益彰,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

——大力培育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特色品牌,重点推进丰田村观鸟基地、三溪康养基地、龙头采摘基地建设,新建特色民宿2家、土特产店7家、农家乐21家,年均旅游产值余万元;

——加快“畲族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集科普、观光、健身为一体的畲药园,开发特色畲药药膳及畲药养生茶、浴包、驱虫包等产品,推动畲药、康养产业有机融合;

……

着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畲乡大地流金淌银。

文化铸魂,彰显畲乡独特魅力

畲族文化,是永安青水畲族乡独特的精神标识。如何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留根铸魂?

“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挖掘畲族文化、闽王文化等传统文化丰富内涵,通过活化发展传统文化资源,持续打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国’字号品牌,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厚重底色。”尤伟说。

在永安市民族中心小学手工作品工作坊,墙上、桌面上,一幅幅精美的刺绣、剪纸作品,让人赞叹不已。

永安市民族中心小学以培养“和雅畲娃”为办学理念,每天放学后,组织学生以兴趣小组形式开展各类活动,将畲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孩子心中播下畲族文化的种子。

去年,乡里还设立了“青水教育专项基金”,鼓励学校为乡村文化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畲药文化同样需要代代相传。

沿着迎凤山公园台阶拾级而上,两侧的空地上种植着乌稔树、黄花远志等药材,公园也是畲药生态园,为集镇增添了一道新景观。

“畲药生态园占地50余亩,种了50多种畲药,具有科普、观光、健身等功能,目前已成功申报福建省畲族医药健康旅游项目试点基地。”钟家富说。

畲族文化源远流长,青水畲族乡加快畲族文化活化利用。绵永堂重新修缮后,引入电商项目,沉寂的古宅重焕生机。

目前,青水畲族乡有国家级非遗永安大腔戏剧团、省级非遗大腔傀儡戏团、市级非遗打黑狮队等表演团队,拥有畲族服饰、刺绣剪纸、畲族山歌及传统手工技艺等10余种民俗文化艺术,建有大腔戏剧院、以乐剪纸馆、刺绣服饰馆、大腔傀儡戏艺术馆等十余个艺术展馆。

闽王文化,是青水畲族乡又一张文化名片。在龙吴村,还保留着罗兜祠、马厩、校场等遗址,乡里加大投入,组织修缮。

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发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筑巢引凤”“有凤来仪”“凤衔榴籽”……新颖的造型,精致的菜品,10道以“凤”命名的菜肴,构成了一桌独具特色的凤凰畲乡宴。

美食吊足游客胃口,沉浸式旅游更具吸引力。青水畲族乡民俗街,园林艺术馆、茶艺馆、竹雕刻等一系列畲乡风情展示馆,成为一扇扇展示畲族文化的窗口,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购物。

毗邻民俗街,一潭清水碧波荡漾。池边,就是古色古香的“以乐剪纸艺术馆”。“现在来这里开展研学活动,拍摄各类视频的游客越来越多。”馆长张文动说。

“三月三,到畲乡。”乡里已连续举办5届节庆活动,集聚人气,打响了畲乡传统文化品牌。

青水畲族乡还将每年农历八月十一定为王氏宗亲祭祖日,来自海内外的开闽王氏后裔、宗亲朋友相聚青水,举行“开闽三公入闽”庆典活动。

“活化”传统文化,让更多静态文化元素“动”起来。青水畲族乡不断挖掘整合自然生态、文化遗产,加快“畲族文化交流地、闽王后裔朝拜地、生态茶园体验地、休闲旅游目的地”等四大生态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以畲族艺术体验为核心,集生态休闲、古建筑参观、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产业。

产业旺、生态好、生活美。过去的五年,青水畲族乡农民人均收入从元增加到元,年均增长10.6%,美丽的畲乡大地在描绘着乡村振兴再出发新画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