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的杨絮(央广网记者张佳琪摄)
央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记者张佳琪)随着北京气温一天天转暖,杨柳飞絮又“如约而至”。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北京市将科学划分治理区域,通过高峰期加强飞絮清理和丰富绿化树种等长短期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治理杨柳飞絮。目前北京全市已出动治理人员2.7万多人次,出动喷水、清扫车辆余台次,对35.7万株杨柳雌株进行了喷水湿化,整形修剪6.9万株,减轻了高峰时段飘絮情况。
北京园林部门工作人员使用高压水枪清理枝头的杨絮(央广网记者张佳琪摄)
绿色北京“成长的烦恼”
杨柳飞絮问题是北京园林绿化建设“成长的烦恼”。据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缺林少绿的北京并没有飞絮的困扰,但是却面临着风沙的威胁,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让北京“绿起来”成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杨树、柳树凭借着适合北京土壤气候、易于繁殖成活、生长速度快、养护成本低等优势,成为拯救北京自然环境的“功臣”。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介绍,种植杨柳树是历史的选择和需要,这批树不仅解决了风沙问题,也奠定了如今北京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
北京园林部门工作人员使用高压水枪清理枝头的杨絮(央广网记者张佳琪摄)
张志翔表示,与其他落叶乔木相比,杨树长得特别快,两三年就能起到防护作用,五六年就能成林,最高能长到30多米,具有很好的遮阴效果。如果没有杨树,北京的“绿色天际线”将会下降约10米。另外,北京的气候和土壤也特别适合杨柳树的生长,易于繁殖成活,而且杨柳树耐干旱,能节省宝贵的水资源,还不爱生病,用北京话讲就是特别“皮实”。
目前,杨柳树的森林蓄积量占北京市总蓄积的42.2%(森林蓄积量: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即通常所说的木材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是北京乡土树木中名副其实的“王者”。据了解,不仅仅是北京,从北纬22°到北纬70°,从平原到海拔米都能见到杨树的身影。
但是杨树、柳树为北京带来优美环境的同时,其产生的飞絮也给市民增添了烦恼。张志翔介绍,市民所看到的飞絮其实是杨柳雌树的种子和衍生物,它们为了传播繁衍下一代,每逢春天,就“派出”这些白色絮状的绒毛,携带着种子,以风为媒,漫天飞散。
北京园林部门工作人员修剪杨树枝条(央广网记者张佳琪摄)
处监测点监控北京全市飞絮情况
记者了解到,北京的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开始,到5月中旬结束,大约40-50天,飞絮量较大的高峰期为20天左右。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今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全市杨柳雌株分布较密的地区建立了人工监测点50处,远程视频监测点50处,对春季飘絮情况全程监控。北京市气象局通过气象数据,每天组织园林专家研判,两部门首次联合发布了杨柳飞絮预测预报信息,方便市民防“絮”于未“飘”。
根据预测,今年杨柳飞絮高发期预计将有三次,第一次在4月10日左右,主要飞絮树种是毛白杨,目前已经进入尾声。由欧美杨、垂柳等带来的第二次高峰期将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三次高峰在5月中旬,飘絮树种是欧美杨,主要发生在部分山区,对城区影响较小。
北京园林部门工作人员清理布满杨絮的枝条(央广网记者张佳琪摄)
分区施策治飞絮“洗剪清”一条龙
张志翔强调,治理飞絮不等于“消灭”飞絮,为了首都的生态安全,对于杨柳树绝不能“一砍了之”,飞絮治理也不能“一蹴而就”。科学治理杨柳飞絮就是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
张志翔表示,在飞絮高峰期,要聚焦“治标”,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最大限度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对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度大、飞絮强度高的重点区域,将结合春季养护工作对杨柳雌株枝条进行修剪,同时利用高压喷水车、雾炮车等工程车辆冲刷树冠、冲掉花序,减少飞絮在空气中的扩散量,并用洒水车对地面进行湿化,配合清扫,见絮即湿、见絮即扫,降低飘絮强度。人口密度和人流量相对较低的一般治理区域综合利用微喷、人工喷洒等方式进行湿化。高速路收费站、胡同等易堆积飞絮的区域,将及时湿化和清扫,水面飘落飞絮结合清污进行清理。
洒水车对地面进行湿化,降低飘絮强度(央广网记者张佳琪摄)
生态的问题还是要用生态的办法来解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告诉记者,今后北京全市将通过源头控制,结合树种更新升级,不断丰富绿化树种选择,逐步减少杨柳树雌株的数量,对没有飘絮现象的雄株,则仍要科学利用。
连日来,北京各区持续对杨柳飞絮高发区域开展治理作业,截至目前,共喷水湿化杨柳雌株35.7万株,整形修剪6.9万株,出动喷水、清扫车辆余台次,出动治理人员2.7万多人次,绿地及硬化道路湿化面积1.03亿平方米,有效降低了全市杨柳飞絮高发区内的飘絮强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