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作为风景名胜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提高风景区的景观资源价值,还是在改善景区生态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布局群体景观时,应注意植物形态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轮廓线、天际线的变化,才能构成美妙的画面。
植物形态
不同形态的植物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传递给观者不同的感受:各种形态的植物可利用形状和质感对比来构成突出的景观以避免设计的单调。外观形态相似的植物在视觉上常常趋向于一个整体,它们自身或与整个群体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和谐的种植设计作品。
在一个设计中采用某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植物形态可以使整个种植设计达到统一的效果。根据绿地的类型、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合理选择植物,形成不同功能的园林绿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园林绿地不同的植物景观布局、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
艺术布局
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既要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又要注意植物种类的组合群体与四周环境协调,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美化的特性,体现植物景观布局的自然性与科学性。一般的艺术规律同样可以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
变化与统一表现为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主从与重点、层次与背景。
变化与统一
植物的形、色、线条、质地及比例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利用其相似性又可求得统一。例如竹园设计中,统一性表现在披针形的叶片和停止的竹竿,变化则表现在高矮、粗细、颜色、竹节形状。
植物设计要在对比中求调和,调和中央求对比、主从与重点、层次与背景。
韵律与节奏。在艺术表现中对某一因素进行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植,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主从与重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疏落有致。例如要突出主要入口、重要的景观节点等,大片草地、水边或地形曲折起伏处做重点处理,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植。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植,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者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均衡与稳定
这表现为不同植物种类有不同的重量感。
均衡与稳定能产生植物景观的完全对称,易给人庄重严整、呆板而不亲切的感觉,规则式设计中采用较多,如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的前庭绿化,行道树、花坛。
不对称均衡,给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
体量上采用下面大并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例如乔、灌、草、地被的复层结构、种植密度都应考虑上稀、下密,既符合群落生长特征,又达到稳定感。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植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比例与尺度
植物的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表现为比例。
植物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关系表现为尺度。
植物的比例尺都要以使用功能和自然景观为依据,景观常利用比例来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
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的目的首先是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运用艺术规律创造既突出主题、又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其次是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观赏条件,使景物在特定的空间里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适当处理观赏点与景物的关系。
空间秩序
植物空间组织应连续又有变化,要求戏剧性的安排,音乐般的节奏,既有起景、高潮、结束,又有过渡空间,使空间主次分明,分合共存,虚实有度,收放有序。
空间分割与联系
植物空间组织中可利用渗透、对景、障景、框景或呼应等手法取得空间的分割与联系。
空间分隔有虚分与实分:两空间干扰不大,必须互通气息,可虚分,如用疏林、水面、花架等;
两空间功能不同,动静不同,风格不同,宜实分,可用密林、绿篱分隔。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半开放性空间和封闭性空间等几种形式。
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划分空间,创造出不同景观。例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创造具有韵律美的林缘线、林冠线:
林缘线设计,可以利用植物划分疏密相间、曲折有致的大小空间;
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
与其他景观要素
相协调:
建筑物是形态固定的实体,植物是随季节而变、随年龄而异的生物。植物不仅使建筑产生四季的季相变化,还可衬托和丰富建筑的庭园景色。
水常作为景观中的构图中心,明净开朗。水中倒影,不论是盛夏或清秋、晨曦或月夜,都可构成美丽的景色。因此,池岸、水边的树木形态和配植,最惹人注意,必须与水景和谐。
与山石结合,有“深求山林“意味。植物配植要模仿自然,与山石体量相称。土山上乔灌木可以密植,构成浓荫蔽日;石山上植物宜疏植,以便欣赏叠石和树木的姿态美。
道路结合,不同功能的道路应配置不同特征的植物景观,例如机动车道植物配置,应考虑行车速度、降低环境污染等因素;人行道植物配置,应考虑行人出行的方便、舒迎、因素;游览性道路应考虑游人的心理预期、趣味性等因素。
色彩基础
色彩对视觉有刺激作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远看色、近看花”正说明明色彩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反应与变化。植物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色彩的重要观赏价值。
三原色,红、黄、蓝,按不同比例混合,便形成丰富多样的颜色。
间色,红+黄=橙色,蓝+黄=绿色,红+蓝=紫色。
对比色,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
暖色,红、橙和黄色会给人以热情、兴奋的感觉。
冷色,蓝、绿和紫色则给人以沉静、凉爽及深远的感觉。
白色是中间色,混合在不同的颜色中,给人以调和的感觉。
色彩对比
两个以上的色彩,通过空间或时间关系,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色彩对比需要把握三要素的对比,即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同时色彩的冷暖对比也至关重要。
色彩调和
在色彩的组合与配置中,对比与调和是普遍现象,两者之间存在着既互相排斥叉互相依存的关系。应利用色彩三要素间的强弱变化关系,自然而巧妙地取得色彩的调和。
在配色构成的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因素中,凡是有两个因素类似与接近,就可得到调和的效果。
凡是一个因素类似与接近,而其他两个因素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则可得到有一定变化的调和。
植物设计中,色彩调和是为大众所喜爱的或欣赏的,色彩调和有助于景观统一。
如果以上内容不能解答所有您的疑问,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