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变清了,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黄泥水’!”在柳林县三交镇黄河岸边,看着碧波荡漾的黄河水,前来观赏黄河美景的游客不约而同地叫起来。
“是啊,古人说,千年难见黄河清,也有说法是黄河五百年才能清一次。过去‘黄泥水’就是黄河水的代名词。但这几年,黄河水变清的次数变多了、时间变长了,除了农历7月和8月两个月降水量较大的期间,每年大多数时间黄河水都是比较清澈的。”一旁的一位船工老师傅接过了游客的话茬,“你们看,前边还有工作人员在河边打捞黄河水中的垃圾。”顺着船工师傅手指的方向,前面一个人正在拿着工具在河边作业。
这种新变化,与黄河东岸的柳林县大力度修复黄河生态的举措密不可分,干石山绿化工程就是柳林县委、县政府实施黄河生态修复治理的一项民生工程。
科学规划绿化工程
军渡,旧称军铺渡,位于柳林县薛村镇西黄河畔,为黄河“古渡口”,与陕西省吴堡县隔河相望,是山西通往大西北的重要出省口,素有“晋西大门”的美称。这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太中银铁路、中南出海通道与沿黄旅游公路在此相互交汇,历来是秦晋两省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多年来,由于干旱少雨,土壤十分瘠薄、生态极其脆弱,荒芜的干石山面貌一直难以改变。从小生活在这里的柳林县薛村镇党委书记王开贵介绍,“头顶石山,脚踩河滩,地下没挖的,地上没抓的,来人没夸的,出门没花的。这几句民谣就是对我们这里黄河流域历史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按照“荒山荒沟建森林、山丘荒地建枣园、沿黄通道建景观、村庄绿化建园林”的思路,柳林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了“誓让石山披绿荫,扮靓山西西大门”的工作目标,以军渡干石山绿化工程为重点,着力打造沿黄生态脆弱区绿化“标杆工程”和全省干石山绿化“典范工程”。
“三高”标准石山造林
在干石山上造林,挖坑、扛树苗、运土、浇水各个环节,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实现的。王开贵介绍,干石山绿化工程在薛村镇内约亩,薛村镇积极响应柳林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从年开始,利用一企一矿绿化一山一沟的政策,拉开干石山荒山绿化序幕,当年完成绿化面积亩,之后逐年加大绿化力度,于年又重新加插补植并迎接了全省的林业现场会,目前共计绿化面积余亩,累计投资万元。
军渡干石山绿化工程体现了“三高”标准。一是高起点规划。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结合气候和地理条件,在树种选择上,以侧柏为主,搭配丁香、连翘、黄刺玫、山桃、山杏、臭椿等,形成了乔灌结合、针阔混交的科学造林结构。二是高标准栽植。采用“规模化造林、专业队栽植、精品化施工”的办法,严把整地、苗木、栽植等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土石山上采用“石块垒堰、熟土回填”的方法,栽植1.5米高的侧柏土球苗,运用综合抗旱技术,确保了林木成活率。三是高效率管护。严格实行“合同化管理、分年度结算”方式,要求专业施工队管护两年,同时按照5:3:2的比例分三次付款,即:工程完工后,经乡镇初验,林业、财政复核后按总工程量的50%付款;经过1个生长季节成活率达85%的,再付总工程量的30%;经过2个生长季节后,按实际成活株数并经审计后进行决算付费,从而保证了植树造林绿化质量。年,由镇林业站牵头,组建了由余名脱贫户组成的护林专业队,常年投身于干石山林木的管护工作,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的双赢。
生态带动乡村振兴
军渡干石山绿化工程的成功实施,使昔日的石山披上了绿装,既为干石山区造林绿化积累了宝贵经验,又为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带来了生机活力。军渡村已经被确定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和山西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目前正在着力打造“游玩在碛口,吃住在军渡”的旅游业。年,军渡村通过治理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人居环境综合提升示范村,即将建成渡口、码头、游泳馆、温泉、公园等旅游设施。
在近日由薛村镇和军渡村联合举办的军渡度假村美食节上,设立了小吃售卖区、特色展示区、食客用餐区、主舞台区、大型游艺区,让游客体验碗团、芝麻饼等柳林当地的特色美食和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邀请星光大道歌手助兴表演,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海晏河清,国泰民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好愿景的向往和祝福,在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奋斗的实践中,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柳林人民来说,这种美好愿景正在日渐成为现实。(实习记者王卫斌)
吕梁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