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美丽家园是实干出来的! 在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建设人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立足岗位展才智,同心协力齐攻关,筑就了今日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的生态美景。
以匠心造美景
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西园沁湖旁有两棵立柳,远望去如一对情侣,水中的倒影也是婀娜多姿、温柔多情。这对沁湖情侣树,是设计师们特意打造的西园一景,其中就有风景园林设计师李威的匠心。
北京温榆河公园示范区项目是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示范和精品工程项目,在尺度和体量上是少有的超大型绿色生态空间。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的问题,成为规划设计师们心中的圭臬。
对李威而言,没有捷径,唯有“用心”。保留利用生态大本地,说白了就是“留树留野”,怎么留? 就得靠腿靠眼靠创意。
年1月开工后,李威一有时间就“泡”在工地,一步步地走,一点点地看,不仅要把示范区整体情况记在心里,也要把其中的一草一木“绘”在心里。
年2月14日,那天下着大雪,李威和同事在现场调研,着重研究一对柳树的景观设计问题。“前几天看到柳树的时候,发现这树有些年头,肯定是带着不少当地人的记忆,一定要想办法留下来。”李威说,怎么留成一道风景呢?他心里一直没有好主意,于是就在现场来回走,换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衣服被雪打湿了也浑然不觉。
“我突然就由情人节联想到情侣树,杨柳依依有情有义,这两棵远望去不正像互相守护的情侣吗?”李威立即按着这个思路继续观察、设计。很快,沁湖水岸“情侣树”景观便逐渐成型。为凸显这一风景,李威和同事在设计过程中还特别做了一个凸出的半岛,保障从园区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特别是对岸都可以看到情侣树的倒影。
生态第一要义是保护。为了留住当地的生态本底,李威和其他设计师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一遍遍踏勘现场,一遍遍调整优化方案,使留下的树木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柳河、阳光沙滩、花溪锦田等又美又有内涵的景点。
在李威等设计师的努力下,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保留了4万棵乔木,许多都成当地村民心中的乡愁、眼中的风景。
光有设计图纸还不行,还需要设计人员带着图纸到工地,解决现场问题。公顷示范区分成东西两园,园区大,工区多,特别考验现场设计人员的心力、脚力。
李威坚持“一个问题都不能落”的原则,全力保障设计的施工效果。经常,上午在西园盯守海棠种植是否到位,下午又到东园解决曲河边的种植问题,一天之内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地跑是常有的事,一天走个三万步更是稀松平常。
“过程虽然辛苦,但看着图纸一点点实现,画面一个个打造出来就很有成就感。”李威说,经过天奋战,示范区精彩开园,看到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心里特别美。
不畏难勇攻坚
年1月18日,是张紫政这两年最难忘的日子之一。这一天,是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建设开工进场日。
尽管是寒冬腊月的冷,但看着眼前一大片荒芜的待建工地,张紫政的心里热乎乎的。“终于要大干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张紫政说,“前期主要是土方施工,天冷也能干。”
张紫政是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也是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1标段项目负责人,负责园区土方地形、道路铺装、景观小品、绿化种植等工作。虽然早已大小经历过许多项目,但一月底启动,二月初进场,三月底就要完成8万平方米的地形平整、路基铺设和部分乔木种植,这对张紫政及同事来说也是极大的考验。
施工前期,条件无疑是艰苦的。天气严寒,住宿条件差,经常缺水缺电。“周边比较荒凉,刚开始我们经常热水泡面凑合吃一顿。”张紫政说,“下雪天,在户外作业,经常冻得手脚发麻。”
工期紧,困难多,唯有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工期紧,多专业交叉作业,“挑灯夜战”,关键时期放弃假期,24小时盯守现场;没有水,从公司调配10台水车;没有电,自带发电设备……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整个公园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题,缺人手、缺材料是关键难点。“没有工人,我们就从其它项目调配人员来支援建设;外购材料无法进京,我们就统筹资源,在本地采购优质材料,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张紫政说,“示范区建设是政治任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
作为施工方的项目负责人之一,从动工那天起,示范区建设几乎就成了张紫政工作和生活的全部,他的心时时刻刻系在这里。遇到施工难点,找设计找专业施工团队;为了赶进度,多方协调人、材、机;为了保证质量,与设计方反复沟通,时时盯守现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办法总比困难多,忘我的付出精神,较强的责任意识,以及精诚的团结合作,推动了示范区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
年3月2日,张紫政和工友们在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种下了第一棵树。一年半后开园时,朝阳示范区内树木达6.6万棵。
高标准求极致
树的高度要整齐划一,树的冠幅必须统一大小,树的胸径不能有丝毫偏差……在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园林工程师刘超的眼里,大地就像人的一张脸,作为美容师的他,必须精益求精,对苗木的质量和美观度进行严格把控,将示范区的地表美化到“极致”。
作为温榆河公园的一部分,朝阳示范区内的“点景树”在整体园林景观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点景树的选择上,刘超每次都要奔波到多地的众多苗圃中,经过对树木的形状、高低、粗细进行比较,选出最完美的那棵树。有时,逐一看过多棵树,才能选出一棵符合要求的。
“有时,一棵点景树能‘激活’一个景点。”刘超回忆,为了给景点添彩,今年3月,他亲自到北京、山东、河北等地,只为寻找一棵最完美的特选国槐树,栽种在朗昆自在书屋内部。经过两个月反复奔波并对各地国槐树进行比较,最终,刘超在北京周边找到那棵最符合要求的国槐树。
“选美阶段”结束后,种植阶段又面临着新的难题。
“运回来只是其中一步,由于运输当中树木是需要断根的,能不能将它们顺利栽种并养活是个技术活。”这是栽种所有树木中最让刘超头疼的难题。
由于国槐树要栽种在书屋内部,需要吊车挂车等一起操作,将国槐树从书屋顶部的天井穿过放入预留的树坑内,在此过程中,既要保证人员安全,又不能对建好的书屋造成一丁点破坏。刘超全程指导,保证国槐树从起苗到落地,不出一丝意外。
5月份的天气渐渐热了起来,由于书屋内的特选国槐树“体型”较大,加上树木在运送过程中一直处于断根状态,刘超特意安排了两位工人负责浇水和培土,在国槐树的栽种过程中对其进行“特殊照顾”,减少国槐树的蒸腾失水。经过两个小时的作业,国槐树顺利“入坑”。
如今,书屋内的国槐树枝繁叶茂,“顶天立地”地散发着勃勃生机。刘超几乎每天都要到园区内逛逛,像呵护孩子一样看看每棵树的生长情况。“能为游客们提供美的享受,它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看着树木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游客满意地畅游、拍照,刘超很是欣慰。
躬力为保供应
8月31日中午12:00,距离9月1日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开园只剩20个小时。
由于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内没有自来水管线,必须接入大市政管线才能保证公园自来水正常供应。经各方面的紧张协调后,于31号中午市政管线顺利接入园区内。
在这仅剩的半天一夜中,作为示范区设备工程师的石伟,要和其他8位同事一起将大市政管井的自来水引入示范区,对所有管线井开放阀门进行跑风放水,完成所有自来水管线的充水工作。
正常情况下,调试工作需要5天左右,由工人在每个管线井进行看守,待出水后第一时间关闭阀门。由于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面积较大,管线井比较多,零散分布着的卫生间和配套建筑都需要用自来水,石伟和同事需要同时对多个管线井进行调试,保证第二天开园用水。
“不好,井内有漏水!”晚上7点左右,当石伟和同组工人齐师傅巡视到6号停车场附近的水井时,工人发现水井在跑风过程中出现了漏水情况,顿时慌了起来。由于大市政水压力较大,当二人发现时,井内水深已达1米8左右。
“安装临时发电机再用水泵进行抽排,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这不仅会加大跑水损失,还有造成井室塌陷的可能。况且还有部分水井的调试工作没有完成,时间耽搁不起。”想到这里,石伟决定自己进入水中关闭阀门。
“你照明,我下井!”说着,石伟已经脱掉上衣。
晚上7点的天并不暖,井内的水也透心凉,但石伟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进入水中。由于水比较深,上边看不清阀门的具体位置,身高1米9的石伟只能站在水中,用脚探测阀门的位置。找到阀门具体位置后,吸气、潜水、拧阀门、上来透气……石伟潜水5次后,将阀门进行关闭。
从发现漏水到关闭阀门,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
出井后的石伟瑟瑟发抖,但他没有抱怨也没有休息片刻。
“走,下一个。”石伟披上外套,带着齐师傅继续到示范区内其他管线井以及配套建筑和卫生间,调试出水压力,检查室内管线漏水情况。直到9月1日凌晨一点,所有管线井调试完毕。
“看到游客越来越多,很有成就感!”回忆起开园后的场景,石伟露出藏不住的笑容:“为园区运营保驾护航是我们的责任,让游客舒服开心游园是我们的目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15.html